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理论与实践 » 正文

陈邦勋:以有力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发布日期:2025-08-04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2025年第15期  作者:陈邦勋  浏览次数:7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耕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2024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处置率分别达到79%以上、88%以上、8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耕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2024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处置率分别达到79%以上、88%以上、8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左右,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超过8.2万个,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进一步改善。可以讲,现在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识更强了,成效更明显了。

“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绿色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水土资源紧约束是我国基本国情,部分地区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不高,农业面源污染较重等问题依然存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更加追求生活质量,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有了更高的期盼。但同时,农业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模式与产业体系尚未形成,促进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和信用体系尚不完善,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尚未建立,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鉴于此,在筹划“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战略中,必须把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里介绍两项具体工作。

组织开展农业绿色

发展水平监测评价

2024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部署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监测评价工作。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近期,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度省级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监测评价工作的通知》,结合此前印发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监测评价办法(试行)》,一段时间以来,农业农村部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监测评价测算方法、组织方式及工作程序等进行反复研究,开展2021年、2022年、2023年省级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试测算,同时指导湖南、陕西等省份开展相关前期工作。在此基础上,形成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监测评价有关工作的具体安排,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在评价对象上,重点组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监测评价,客观反映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进展。同时,对国家层面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也相应做出监测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按照分类指导、目标导向、动态优化、科学规范的原则,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源节约利用、产地环境治理、农业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绿色技术支撑等五大类18项具体指标,全面反映监测评价对象年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年际间进展变化、突出短板弱项等情况。在组织程序上,按照省级报送、部级核验和综合评估等程序开展监测评价工作。同时,指导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强统筹,已经掌握的数据不再层层重复报送,一般不普遍性要求提供佐证材料。在结果运用上,考虑到今年是第一次开展监测评价工作,监测评价结果主要用于内部指导相关工作。待监测评价工作开展一段时间成熟完善后,再考虑逐步扩大应用范围。

下一步,将根据农业绿色发展重点任务变化和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优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并探索将监测评价结果在省级党委和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等工作中予以体现和应用,指导推动各地各有关方面更加有力有效改进工作,全面提升农业绿色发展质量与水平。

谋划开展新一轮

农业资源区划

农业生产作为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不仅受到“水土气生”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还要充分考虑人口增长、工业发展、进出口贸易、加工储藏、运输条件、消费市场等因素,鉴于此,科学的农业生产布局十分重要。20世纪80年代,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组织对全国水、土、气、生等农业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共有40多万人参加相关工作、2000多个县完成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形成3万多项(份)成果、报告和4万多幅图件,初步摸清了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家底,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新世纪以来,依据农业资源区划调查成果,我国先后编制两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布局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社会深刻变化,以及气候变化等,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条件、产业地域空间、技术手段以及发展目标任务等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上一轮农业资源区划成果已难以有效支撑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亟需开展新一轮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初步研究梳理,新一轮农业资源区划的重点任务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抓好基础准备。依托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和协会学会等,开展农业生产力配置、农业资源经济、农业资源配置、地域分异规律等农业资源区划理论研究,以及新一轮农业资源区划调查评价、综合农业区划划分等战略研究,特别是深入研究数字技术在资源区划上的应用,推动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影响、可转化的前期研究成果,搭建起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发挥农业资源区划牵头部门作用,推动成立部门协同合作的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强化联动,促进共享。指导各省完善农业资源区划工作体系和落实机制,细化任务清单,形成部省联动、同向发力共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摸清资源底数。组织开展农业用地、农业用水、农业水域资源、农业气候、农业生物、农业废弃物等资源调查及监测评价,加快健全国家、省、市、县各级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体系,完善农业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努力形成重要农业资源“一张图”。四是推动区划编制。研究制定农业资源区划指标体系、分区标准和技术方法,编制分行业、分领域农业资源区划,推动形成“1个综合农业区划+N个专题区划+1个农业生产布局动态优化平台”的新一轮农业资源区划成果体系。五是优化生产布局。聚焦主要品种和优势产区,按照农业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和农产品产业带发展规律,分品种、分结构、分区域细化重要农产品生产布局,加快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推动建立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与区域资源相匹配的农业生产体系。

农业绿色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努力为擦亮农业强国的绿色底色、稳固农业强国的生态底盘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系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理论研讨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上的致辞,有删节)

责任编辑:张智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