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理论与实践 » 正文

金观平:力保农产品价格处于合理水平

发布日期:2025-08-1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浏览次数:1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价格是市场的脉搏,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夯实“三农”基础,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2024年以来,国内农产品价格偏弱运行,需兼顾消费者可负担与生产者合理收益。应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支持政策,把握进口节奏,强化市场监测,畅通流通渠道,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以价格杠杆统筹粮食安全、农民利益与市场稳定。

内容由AI智能生成

价格是市场的脉搏,其变动关系产业发展。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夯实“三农”基础,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近两年多来,国际粮食价格处于低位,尤其小麦、玉米、大豆价格跌回此前高点的一半左右。2024年以来,国内粮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回落,尽管跌幅明显小于国际市场。受需求不足和进口冲击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呈偏弱运行态势,部分品种下跌时间长且跌幅大。例如,牛奶牛肉价格下行,养殖场户亏损严重。在纾困政策支持下,今年上半年,肉牛养殖总体已扭亏为盈,奶牛养殖亏损有所减轻。

农业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产业。农产品价格,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生产者。对消费者来说,要让其买得起营养健康的农产品,价格不能过高;对生产者来说,要有一定的利益激励才可持续,价格不能过低,更不能低于成本。所谓合理水平,就是要在两者之间达到动态平衡,既让消费者满意,又让生产者高兴。这既是应对各种风险的现实选择,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砝码。

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需要从多方面想办法。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业天然是弱质产业,比较效益本不高,如果合理收益难保障,农户积极性就会受影响,产能就会受损。因此,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支持政策体系;在WTO规则内,逐步建立对受影响较大的产区、产业和生产经营者的利益补偿机制。

把握进口的节奏和规模。我国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对国内农产品价格造成的不利影响日益明显,不利于保护农民利益和农业产业安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这启示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又要注意调控和合理保护;既要充分满足国内多元消费需求,又要避免贸易对国内生产的过度冲击。在具体操作上,要重点防范化解进口风险,优化进口格局,注意进口时机,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强化市场运行监测。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让经营主体对未来有明确判断。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分区分类抓好蔬菜生产,抓好畜禽水产养殖,不断提升供应保障能力,确保市场运行稳定。自去年5月份以来,生猪养殖连续保持盈利,就得益于前期及时释放产能过剩预警信号、引导头部企业有序调减产能等调控措施。

畅通农产品流通。运得出才能卖得好。要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推动产区和销区构建“点对点”对接关系,健全跨区域联动保供机制和滞销卖难应急处置机制,确保“菜篮子”产品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现代商贸手段日益多样,要多渠道推进农产品产销衔接,依托大型农产品电商平台,举办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活动,让优质农产品卖上好价钱。

强调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实质是以价格杠杆托举粮食安全、农民利益、市场稳定三重目标。这是件两难甚至多难的事,但也是必须办好的事。

责任编辑:丁霞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