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书屋,成了群众争相打卡的热门场所;一缕缕书香,在此间悄然弥漫,成为新时代乡村悠长的韵味。在江苏宿迁泗洪,农家书屋早已悄然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精神粮仓”。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日前,在泗洪县梅花镇前老社区的农家书屋内,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正抑扬顿挫地为小朋友们诵读古诗《泊船瓜洲》。
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了朗诵诗词的要点和技巧,包括如何找准停顿的地方、如何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等。
“哪位小朋友愿意分享一下自己最喜欢的诗词呀?”诵读结束后,志愿者又鼓励小朋友们交流分享。话音刚落,大家踊跃举手,《悯农》《游子吟》等经典诗词脱口而出。朗诵声时而高亢激昂,如巍巍青山;时而舒缓低沉,如涓涓细流。一首首诗词在孩子们口中传颂,孩子们用美妙童声演绎着中华诗词之美。
农家书屋不仅是孩子们的好去处,也成为乡村老年人的打卡地。
据不完全统计,泗洪县归仁镇现有60岁以上老人1.1万余人。为丰富他们的阅读文化生活,该镇创新打造了“老有所学,品味书香”添彩行动阅读品牌。
“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老人,我们组织他们走入书屋参与阅读活动,不断提升自己;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老人,我们指导他们扫码听书,让他们实现足不出户享受海量书籍;对于不识字、腿脚不便的老人,我们组织‘送读’上门,帮助他们畅游书海,享受阅读乐趣。”归仁镇“皓首阅读”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仲辉介绍,归仁镇依托“皓首阅读”志愿服务队根据老年群体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学习能力等提供形式各异的阅读服务,并将常见病防治、政策解读等贯穿始终,为老年群体送去知识与温暖。
在普及科学知识、实用技术,传播先进文化方面,不少农家书屋发挥了特有作用。
泗洪县上塘镇坚持“一室多用、开放共享”的原则,探索“农家书屋+”融合建设模式,设置公共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配备电脑、电子阅读机等设备,满足群众不同阅读需求。同时,该县相关部门积极对各村(社区)农家书屋的书进行补充更新。截至目前,该县各村(社区)农家书屋图书总量均为1500册,涵盖农业、科技、医疗等多个方面,能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多样化阅读需求。
泗洪县界集镇共有39个农家书屋,农家书屋里有专职管理员,负责图书借阅管理、环境卫生维护,为群众提供舒适的阅读空间。
近年来,界集镇的各个农家书屋以“文化+”为切入点,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将单一的阅读空间拓展为涵盖写作培训、文艺活动、知识讲座等多元文化功能的空间。农家书屋专门设置农业图书专栏,不定期举办农业技能培训活动,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讲解农业种植知识。
此外,界集镇通过“庭院式”“圆桌式”“板凳式”等多种宣讲形式,将农家书屋“微小阵地”变成群众聆听新政策、汲取新思想的“精神粮仓”。
从青少年的诗词课堂到“银发族”的精神驿站,从科技兴农的实用讲堂到政策宣讲的田间课堂,泗洪农家书屋正以多元姿态融入乡村肌理。这些散布在乡村大地的文化火种,既守护着乡土文脉,又点燃了振兴希望。当书香浸润田野,阅读便成了乡村振兴的动人底色。
来源:宿迁日报
作者单位:宿迁市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