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我国农村物流体系日益完善,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提前完成目标指标。
在快递进村的“最后一公里”,交邮融合激活农村物流“毛细血管”,无人物流技术为农村快递插上智慧翅膀,新机遇托起农民共富梦……四年多来,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山高路远不再是阻碍,田间地头也能收寄快递。当包裹准时送达千家万户,万家灯火照亮触手可及的幸福。
案例关键词·客货邮融合
“交邮融合+”“城乡协同+”
清晨,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良村镇大安村,“初心快超”店主何本江刚开门,村民王大爷便背着一篓新鲜蔬菜来了。扫码、称重、收款,不到10分钟。“以前自家种的菜吃不完只能烂在地里,现在家门口就能卖钱!”王大爷的话,折射出习水县以“交邮融合”探新路带来的山乡之变。
从整合资源破冰前行,到客货邮车流穿梭山岭;从村民奔波取件,到“家门口”便捷收寄……习水通过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破解资源分散、成本高难题是“习水模式”的核心。在政策引导下,中通、圆通、申通、韵达、极兔5家快递企业联合成立贵州荣创电子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创公司),实现统一管理、统仓共配。同时,习水县盘活城西客运站约6800平方米闲置场地,建设县域快递物流共配中心,日均快件处理能力超10万件,同步带动客运站年增收超60万元。
习水县交邮融合三级物流服务点“初心快超”。记者刘叶琳 供图
“整合县城5家主要的快递企业后,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荣创公司行政经理冉金荣介绍,目前,该公司以县级中心为枢纽、乡镇站点为节点、村级网点为末端,升级改造便利店、商铺等村级末端快递点93个。今年下半年,全县村级快递网点将实现100%覆盖。
末端活力来自全县80余家“初心快超”。这些集“快递收发+商超零售+农产品代收代销+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服务站点,成为激活乡村活力的“多面手”。“园区企业月发件超千单,老百姓一年寄出的蔬菜、水果、蜂蜜、腊肉等有几万公斤,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大安村“初心快超”经营者何本江说。
据了解,荣创公司还与邮政合作搭建202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制村覆盖率达96%,为深度融通奠定坚实基础。
站在发展新起点,习水正深化拓展农村客货邮融合内涵。智能分拣设备有效提升了县域快递时效,将农产品上行成本降低约30%。同时,习水县将加速布设智能快递柜,并计划在乡村投放200组,破解末端配送“最后100米”难题。
随着全县210个建制村快递网点全覆盖不断推进,习水县以“交邮融合+”探索出的这条新路,有力驱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循环在黔北乡村高效运转。(罗利飞 苏布祥 记者刘叶琳)
案例关键词·家门口就业
草原上的新故事
随着秋天的脚步悄然临近,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田野换了新装,已成熟的玉米仿佛簇簇插在大地上的金色花束,等待着献上丰收的故事。
这几年,乌审旗形成了新型物流体系,建立起53个交邮融合物流快递配送服务站,7辆村级投递车天天往村里跑。快递网络的延伸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带来了新的就业机遇,年轻人在“家门口”也能追梦。
乌审旗“惠民兴村 快递到家”工程专用配送车。陶格陶锁 供图
“在家门口工作方便照顾家人,每月收入有5000多元,日子踏实多了!”嘎鲁图镇神水台村快递服务站管理员王磊以前在外地务工,现在是一名乡村快递员。像王磊这样的乡村快递从业者,在乌审旗已有上百人。
这一天的乌兰陶勒盖镇胜利村宏茂百货门市部,忙碌也一如既往。“嘀嘀嘀”清脆的扫码声接连不断,超市负责人正麻利地给快递扫码入库,已经用得褪色的塑料筐里,各式各样的快递包裹堆成“小山”,快递单上的地址栏从北上广深一路蜿蜒到村头,牵动着一张庞大的城乡物流网络。
这间挂着超市和“交邮融合物流快递配送服务站”双招牌的小店,如今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投递车辆送来新包裹时的引擎声,扫码枪的提示音,村民取件时的寒暄声,交织成乡村生活的新韵律。
“只要肯吃苦就能挣钱,干这行要有耐心、责任心。”中国邮政集团乌审旗分公司统筹揽投部负责人尚浩在乌审旗快递行业扎根十余年,从初入行时拿着1800元月薪的基层快递员,到如今统筹揽投部负责人,月收入稳定在8000元,旺季可达3万元,他用汗水书写着奋斗者的故事。
这些年,尚浩不仅实现了个人事业的进阶,更见证了这座城市快递行业的蓬勃发展——快递从一家网点到多家品牌入驻,物流从闭塞到直达家门口。
而这悄然累积的巨变,也是村里人的生计之变。
农闲时,无定河镇王窑湾村村民贺芬梅尝试注册直播账号,推销自己缝制的防尘帽。“赶上旺季一天能卖400多顶。”她说,“以前,得去十几公里外的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发货。现在村口就有快递服务站,喝杯茶的工夫快递就被打包齐整等待发出了。”
如今,乌审旗61个建制村实现快递服务全覆盖,一场由“快递进村”引发的乡村变革,深刻影响着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每一个人。(孟根其其格 金凡敬 记者杨红岩)
案例关键词·无人配送
“空中快递员”飞进库区孤岛
皖西大别山腹地六安市金寨县,是安徽名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和核心区,家家户户以茶为生。家住麻埠镇齐山村海岛村民组的尹大娘骄傲地说:“咱们家的六安瓜片,在北上广可是抢手货!以前总担心邮寄不及时,现在无人机当天就能把新茶送出去,让远方的客人尽快品到六安茶香。”
海岛村民组位于响洪甸水库中央小岛上,库区面积超过1400平方公里,山水相连。居住在岛上的200多名村民,平日出行全靠船,邮路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水域。
中国邮政集团金寨县分公司总经理倪永祥介绍道:“过去这条需要汽车、轮渡接力两三个小时的邮路,如今无人机仅用15分钟就能完成运输,大大缩短了茶叶从茶山到市场的时间。”
据了解,今年2月27日,中国邮政集团安徽分公司(以下简称安徽邮政)开通“跨湖配送”航线,彻底改变了海岛村民组200余位村民的用邮体验。“方便多了!急需的药品十几分钟就能送到,以前我得自己开船到镇卫生室取药,来回至少要2个小时,费时又费力。”乡村医生余家军说,从下单到取件,只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六安市霍邱县长集冷链集配中心内,邮政无人车整装待发。王昌正 供图
不仅六安,触角深达最偏远村庄的“无人配送”模式,正成为快递撬动产业升级、激活民生福祉的关键支点。在黄山,邮政部门推出“叠加”模式,将邮政寄递业务搭载在已有无人机运营线路上,无需单独开辟新航线,大大提高了邮件运输效率,原本1.5小时的步班邮路投递任务,无人机仅需6分钟即可完成。
“十四五”以来,安徽邮政按照“因地制宜、一市一策”的原则,分别在合肥、黄山、芜湖、安庆、六安5市开展无人机配送业务,覆盖山区、跨湖、跨江等多个场景,显著提升了物流配送效能。
从田园茶山到江湖之滨,“无人配送”大幅提升了特殊地理环境地区的配送效率、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这场变革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发展理念的创新与重构。(陈雪飞 王昌正)
短评:快递进村之后,更多幸福可期
“十四五”以来,我国农村快递物流行业迎来跨越式发展。全国快递业务量年均超20%的增长速度背后,一张不断下沉、日益密实的农村物流网络加速织就。“山高路远”已不再是阻碍:无人机翻越崇山峻岭,搭建起山村低空物流通道;客车捎着快递,盘活了农村运力资源;“快递进村”工程,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找到了致富增收的新路子。这些探索以多元模式破解了农村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让偏远山区享受到了与城市相近的便捷服务,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
进展殊为不易,前景更加可期。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化快递进村,加强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为农村快递发展指明了路径。农村快递物流服务重心正从“通不通”转向“好不好”,从“有没有”转向“优不优”,农民的用邮体验将迎来全方位升级。
展望未来,农村快递支撑服务乡村振兴,还有更多发展空间。村级快递服务站不仅是包裹的中转点,还将成为连接城乡经济的“中转站”。我们喜闻乐见的是,其功能从收寄快递延伸至农产品上行仓储、品牌营销等多方面,真正成为助力农民增收的“前沿阵地”。在资源紧缺分散的农村地区,邮快合作、交邮融合、电商加盟等模式不是一味复制经验和追求速度。确保农村快递网络不仅建得起,更要便捷、高效,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最后,“通村”不能“一通了之”,还要再改善运营质量、提升服务标准,尤其保障好偏远地区服务的时效性与可靠性。
小驿站,大民生。当村级服务站遍地开花,当更多农民享受到高效、实惠、便捷的寄递服务,乡村振兴的脉络将更加畅通。我们期待,这张畅通的“幸福网”能继续延伸,承载起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更多期待。(刘雨静)
责任编辑:陈雪飞 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