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在今年3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基础上,公告进一步细化了数字标签的应用要求,包括标示内容应清晰、醒目、易于识读;不得有影响正常阅读的弹窗、飘窗等干扰元素等。
在食品安全与消费者权益愈发受关注的当下,《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的发布,为食品行业透明化按下了加速键。这不仅标志着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进入数字化新阶段,更是一次对消费者知情权的重大升级,堪称预包装食品领域的“透明革命”。
长久以来,预包装食品标签是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的重要窗口,其内容、格式及可读性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健康权益。然而,传统实体标签受限于空间大小、印刷成本等因素,往往无法全面展示配料来源、详细食用方法、食品安全与营养等关键信息,既限制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挑战。
数字标签的引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创新思路。通过数字化技术,预包装食品标签信息以电子形式呈现,不仅突破了传统标签的物理空间限制,让信息展示更加丰富多元,还大大提升了信息的可读性和互动性。消费者只需轻轻一扫,即可获取从基本成分到生产源头、从营养价值到食用建议的全方位信息,实现了食品信息的“一目了然”。
公告在细化数字标签应用要求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用户体验与实用性。要求标示内容清晰、醒目、易于识读,是对消费者阅读体验的尊重;禁止干扰元素的出现,是对信息获取纯净度的保障;鼓励多码合一,则体现了技术融合与便捷性的考量。此外,允许标注配料来源、食用方法等额外信息,更是对消费者知情权深度与广度的双重拓展。
数字标签的推广对食品企业既是考验也是机遇:一方面,企业需投入技术升级成本以确保数字标签的准确无误与及时更新;但另一方面,数字标签也为产品差异化竞争提供了新舞台。通过提供更加详尽、个性化的产品信息,企业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增强品牌竞争力。
当然,数字标签的全面落地还需克服诸多挑战,如技术普及程度、消费者接受度、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但无论如何,这一创新举措已迈出关键一步,期待更多企业积极响应、更多消费者从中受益,共同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刘克 田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