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期“科学家回信”精选了读者怀瑾瑜的提问,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副教授严伟发出第一百二十三期手书回信。以求索之问激发科学探讨,以互动回应碰撞科学新知,欢迎进入“向科学家提问”小程序提问、留言。

读者怀瑾瑜:我是一名学习兽医的学生,想了解一下畜牧一般是封闭管理的品质好,还是开放式管理让畜禽在一个更宽阔的地方活动的品质相对更好呢?
严伟:在畜牧管理中,封闭式与开放式各有其利弊,选择哪种模式取决于具体条件与目标。
封闭式管理能精确控制环境和饲养过程,能有效隔离病原体并保障食品安全,在现代畜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土地资源紧张、疾病防控需求高的情况下,封闭式管理成为优选。它确保了畜禽在稳定、安全的环境中生长,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畜产品质量,保障肉产品稳定供应。
开放式管理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它允许畜禽在更广阔的自然环境中活动,促进了畜禽的身心健康,还可能改善畜产品的口感和风味。同时,开放式管理更符合动物福利原则,有助于减少畜禽的应激反应。我国有地区采用林下或坡地饲养的方式进行家禽等畜禽生产,通常以较高的价格供应对肉品质和饲养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消费群体;肉牛等大型食草动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家禽和生猪更强,如果草场条件允许,饲养者常采用半开放式管理,使牛充分活动的同时能降低饲养成本。
但开放式环境较封闭式环境更复杂,不可控因素更多;且开放式管理对土地资源要求较高,生产效率较低。考虑到我国畜牧行业的实际情况,如土地资源有限、环保压力增大、食品安全要求提高等因素,完全采用开放式管理可能并不现实。在实际操作中,许多畜牧场采用半封闭或全封闭的管理模式,并结合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技术,以平衡生产效益、动物福利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因此,畜牧管理的最佳模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无论是封闭式还是开放式,关键在于如何科学规划、精细管理,以实现畜禽健康、生产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责任编辑:宋文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