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科技 » 科技动态 » 正文

全球首型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工船在广东湛江交付投产

发布日期:2025-11-19  来源:中新社  作者:梁盛 谢剑锋  浏览次数:1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全球首型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11月19日在广东湛江交付投产。该船总长154米,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集成“环境监测—精准投喂—病害预警—收获加工”全链条智能系统,实现“手机值守”“无人化养鱼”。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指出,其“漂浮式动力定位+工船化养殖”设计支撑中国向“渔业强国”转型。该船填补南海高端装备空白,开启“深蓝牧场”新赛道,为深远海开发贡献“中国方案”。

中新社广东湛江11月19日电 全球首型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19日在广东湛江交付投产。

11月19日,全球首型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工船在广东湛江交付投产。图为市民在船上参观。谢剑锋 摄

据了解,作为中国海洋渔业装备的“国之重器”,“湛江湾1号”由湛江湾实验室自主研发,总长154米、宽44米,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是全球首型透水式漂浮动力定位养殖工船,能同时养殖多种鱼类。该船还搭建了覆盖“环境监测—精准投喂—病害预警—收获加工”全链条的智能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水温、溶氧等参数,通过AI视觉识别系统快速判断鱼群健康状态,为实现“手机值守”“无人化养鱼”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湛江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麦康森表示,“湛江湾1号”以“漂浮式动力定位+工船化养殖”的原创设计,集成了8万立方米养殖水体、年产2000吨名贵鱼品的卓越产能,更以“无限航区设计”“动态化养殖模式”“智慧化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为中国从“渔业大国”向“渔业强国”转型提供了“硬核支撑”。它的交付投产,不仅填补了南海海域高端海洋装备的空白,更意味着从“靠海吃海”迈向“知海用海”“智海兴海”的历史性跨越,开启了“深蓝牧场”的万亿级新赛道。

据介绍,湛江作为海洋大市,拥有1556公里海岸线。“湛江湾1号”在湛江海域的“扎根”,为湛江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落下关键一子,更将以全球领先的养殖技术与装备,为深远海资源可持续开发探索新路径,向世界贡献海洋科技领域的“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李艳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