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钟扬:在青藏高原采集希望的“种子”
    钟扬:在青藏高原采集希望的“种子”
    • 钟扬:在青藏高原采集希望的“种子”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生命戛然而止的那天。他就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扬。钟扬,1964年5月生,湖南邵阳人。1979年,15岁的钟扬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学习无线电专业。其间,他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转向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植
    • 2022-04-13
  •  
  • 那片金灿灿的大豆田
    那片金灿灿的大豆田
    • 张孟臣与他培育的大豆。农科摄一腊月,年关将至的时候,张孟臣离开位于河北石家庄的家,坐飞机前往海南。张孟臣的老伴早已习惯他与众不同的行程:别人过年往家奔,他却要去南繁——海南三亚试验田的大豆要熟了,他得过去收获。老伴默默帮他收拾衣物,他自己则把要吃的药装好。收拾停当,他带着行李,走出家门。街上的红灯笼洋溢着温暖的光。他给在上海的女儿打了
    • 陈晔 2022-04-08
  •  
  • 沈笑芬:返乡务农的“95后”女农机手
    沈笑芬:返乡务农的“95后”女农机手
    • 沈笑芬:返乡务农的“95后”女农机手作者单位:广州日报责任编辑:郭蓉蓉
    • 2022-04-05
  •  
  • “新农人”陈开林和他的柑橘林:返乡后成产业带头人
    “新农人”陈开林和他的柑橘林:返乡后成产业带头人
    • 新华社重庆3月29日电 曾经,长江上游支流大宁河畔,重庆巫山县大昌镇黄林村的山坡荒了几十年,上面长满了一尺多高的巴茅草。如今,数百亩柑橘林正值采摘时节,果子压弯了枝头,犹如一只只“灯笼”。一名返乡“新农人”的到来,让黄林村的旧貌换了新颜。2009年,23岁的陈开林从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选择回到黄林村。他瞄上屋后的那片荒山,想流转出来种柑
    • 韩振蒋彪 吴琼 王宇轩 2022-04-01
  •  
  • 山东滕州“新农人”田间地头“玩转”5G新农机
    山东滕州“新农人”田间地头“玩转”5G新农机
    • “你别不信,打电话叫老满来问问!”循声望去,在山东枣庄滕州市鑫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库里,55岁的农机维修工满高成正和农机手杨福军、杨再见争执不下。气温刚一转暖,合作社就开始大面积喷洒除草剂。不承想,连日来春寒料峭,又遇细雨淅沥,只好暂停。借着这空档,满高成说要检修农机,用他的话来说,这跟养牲畜一样,没病没殃才能跑得快、干得好。这不,
    • 孟令洋 2022-04-01
  •  
  • 刘慧琴:在育种上下笨功夫的“辣椒仙子”
    刘慧琴:在育种上下笨功夫的“辣椒仙子”
    • 阳春三月,走进浙江省衢州市农林科学院东湖科研示范基地,200多亩的大棚内辣椒、茄子、丝瓜等蔬菜幼苗整齐划一,绿意盎然。大棚的“女主人”,衢州市农林科学院蔬菜所所长、九三学社社员刘慧琴正穿着蓝大褂,仔细检查每株幼苗的长势。刘慧琴检查辣椒幼苗生长情况1976年出生的刘慧琴有“辣椒仙子”的美誉,曾获得2016年浙江省农业厅技术进步一等奖,2019年被评为
    • 钱关键 2022-04-01
  •  
  • 蒋冬: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蒋冬: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 蒋冬: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作者:李瑞瑛 金凌芝作者单位:杭州建德市团市委责任编辑:郭蓉蓉
    • 李瑞瑛 金凌芝 2022-03-27
  •  
  • “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钟情那一粒最好的谷子
    “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钟情那一粒最好的谷子
    • 赵治海(左三)在给大家讲解杂交谷子。胡喜魁 摄赵治海在田间做试验。资料照片人物小传赵治海:1958年生,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杂交谷子研究专家。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带领团队潜心研究,培育出世界上首例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种——“张杂谷1号”。“张杂谷”系列品种在14个省份得到推广,占北方谷子播种面积的1/3左右,亩产由3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节水效益良
    • 徐运平 张腾扬 2022-03-25
  •  
  • 大美科技特派员 | 播种“金银” 人生如花
    大美科技特派员 | 播种“金银” 人生如花
    • 大美科技特派员|播种“金银” 人生如花河南省科技厅责任编辑:张媛媛
    • 2022-03-25
  •  
  • 大美科技特派员 | 科技特派员杨良金
    大美科技特派员 | 科技特派员杨良金
    • 大美科技特派员 | 科技特派员杨良金安徽省科技厅责任编辑:胡惠雯简介安徽芜湖油菜研究院院长杨良金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农民创富增收。
    • 2022-03-25
  •  
  • 大美科技特派员 | 星河-刘亚敏 何丙辉
    大美科技特派员 | 星河-刘亚敏 何丙辉
    • 大美科技特派员 | 星河重庆市云阳县科学技术局责任编辑:张兆都
    • 2022-03-25
  •  
  • 大美科技特派员 | 把成绩写在大地上
    大美科技特派员 | 把成绩写在大地上
    • 大美科技特派员 | 把成绩写在大地上江苏省科技厅责任编辑:胡惠雯简介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赵亚夫坚持绿色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合作富民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 2022-03-24
  •  
  • 大美科技特派员 | 塘岸上的坚守
    大美科技特派员 | 塘岸上的坚守
    • 大美科技特派员 | 塘岸上的坚守浙江省宁波市科技局责任编辑:胡惠雯简介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陈琳带队进行水产技术推广指导,养殖户年增收50万元以上,促进了海水网箱养殖产业的发展。
    • 2022-03-24
  •  
  • “农民院士”朱有勇与“竹子教授”辉朝茂的甜笋之旅
  •  
  • 大美科技特派员|河北:小谷子成就大事业
    大美科技特派员|河北:小谷子成就大事业
    • 大美科技特派员|河北:小谷子成就大事业河北省科技厅责任编辑:贺治瑞简介原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所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赵治海培育推广张杂谷,带动贫困山区百万农户脱贫致富。
    • 2022-03-22
  •  
  • 大美科技特派员|北京:刘宇依托蘑菇产业助力扶贫
    大美科技特派员|北京:刘宇依托蘑菇产业助力扶贫
    • 大美科技特派员|北京:刘宇依托蘑菇产业助力扶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责任编辑:贺治瑞简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食用菌研究室主任刘宇依托食用菌产业使得北京房山蒲洼乡东村发生巨变。
    • 2022-03-22
  •  
  • 大美科技特派员 | 黑龙江大学教授张彦龙的一天
    大美科技特派员 | 黑龙江大学教授张彦龙的一天
    • 大美科技特派员 | 黑龙江大学教授张彦龙的一天黑龙江省科技厅责任编辑:贺治瑞简介黑龙江大学教授张彦龙以科技助力黑木耳、中草药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脱贫攻坚。
    • 2022-03-22
  •  
  • |罗国森:这位水果“守护神” 用科技酿出了“致富蜜”
    |罗国森:这位水果“守护神” 用科技酿出了“致富蜜”
    • 现任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农业农村局果树技术推广站站长的罗国森,是一名“60后”高级农艺师,也是屏山县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水果分团的副团长。因为长年累月奔波于山川峡谷,高高瘦瘦的他皮肤黝黑,被村民亲切地称为“黑专家”。几十年来,罗国森坚守农村一线,担当20万亩水果的“守护神”,他用科技服务在这片土地上帮群众酿出了“致富蜜”。让水果成为屏山的致富果
    • 马爱平 刘晓兰 王洁 2022-03-22
  •  
  •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杨宁:带领大苗山乡亲过上更红火的日子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杨宁:带领大苗山乡亲过上更红火的日子
    • 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杨宁脸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比对我们江门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努力加油干啊!”从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回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常常萦绕在杨宁的心头,催促着她更加专心投入乡村振兴中。杨宁是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去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
    • 高峰 2022-03-19
  •  
  • “王发明”的农机梦
    “王发明”的农机梦
    • 新华社兰州3月16日电 春耕时节,“王发明”又忙活起来了。播种机、旋耕机等各种农业机械,从他手绘的图纸“驶向”希望的田野。“王发明”本名王成贵,是甘肃省敦煌市转渠口镇的一位农民。30多年来,他致力于农业机械的发明创造,共获得1项发明技术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用上这些农机的乡亲们,都叫他“王发明”。王成贵正在生产车间工作。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 张玉洁 2022-03-19
  •  
 «上一页   1   2   …   22   23   24   25   26   …   33   34   下一页»   共671条/34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