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搜索
关 键 词:
         
所属分类:
排序方式:
  
  •  
    • 中华文化 | 金文 Bronze Script
      中华文化 | 金文  Bronze Script
      • 金文Bronze Script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是在甲骨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字。古代青铜器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礼器与乐器两大类,乐器以钟为代表,礼器以鼎为代表,故前人将钟鼎作为古代青铜器的总称,因此金文也称为“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下至秦灭六国,有800多年。据统计,金文有3700多字,其中能认识的字有2420个
      • 2022-06-29
    •  
    • 中华文化 | 经典 Classics
      中华文化 | 经典  Classics
      • 本义为普遍的道理及记载普遍道理的文本,后泛指可作为典范的典籍。“经”本义指织布机上的经线(纵线),因经线确定后才能穿插纬线而成为织品,故引申指恒常的准则,后人将蕴含恒常道理,可奉为思想、行为准则的典籍尊之为“经”,如“六经”、佛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典”本义是手捧简册(祭告神灵),引申指一切可作为标准、规范的简册、文献、书
      • 2022-06-28
    •  
    • 中华文化 | 防微杜渐 Taking Precautions Early
      中华文化 | 防微杜渐  Taking Precautions Early
      • 防微杜渐Taking Precautions Early把差错、问题等消灭在萌芽状态。“微”即隐微、不明,指事物尚处于不易被察觉的潜在状态;“渐”即征兆、迹象,指事物刚露出苗头,正缓慢滋长。犹言“防患于未然”。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隐而显、由小变大的过程,其间还可能引发其他连锁反应。对于差错、问题等,如果不做好提前防范,及时堵塞各种漏洞,待其大势已成,可能会付出
      • 2022-06-27
    •  
    • 中华文化 | 忘适之适 Effortless Ease
      中华文化 | 忘适之适  Effortless Ease
      • 忘适之适Effortless Ease忘却了是否舒适,才是完全彻底的舒适。庄子认为人不能安宁的根源在于心灵本身,而非取决于外物。如果内心充满杂念,有过多的分别、计较之心,那么即便客观条件令人舒适,心灵也难以感到舒适。只有清除分别之心与各种杂念,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舒适与安宁,甚至可以对抗令人不适的外部环境。Only effortless ease is complete and thorough e
      • 2022-06-27
    •  
    • 中华文化 | 心术 Xinshu (The Art of the Mind)
      中华文化 | 心术  Xinshu (The Art of the Mind)
      • 心术Xinshu (The Art of the Mind)心的运作规则。最早见于《管子》《荀子》《礼记》等典籍。古人认为,心的作用的发挥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这一规则即被称为“心术”。不过,各家对于“心术”具体内容的认识有所不同。“心术”或指心任使五官的原则,也指心与外物交接、认知外物的方式或态度。This refers to the workings of the mind or heart, a term which fir
      • 2022-06-25
    •  
    • 中华文化 | 杏林 Apricot Trees / Venerable Doctors with Good Skills
      中华文化 | 杏林  Apricot Trees / Venerable Doctors with Good Skills
      • 杏林Apricot Trees / Venerable Doctors with Good Skills杏树林,对德行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的美称,亦指代医学医药界。据东晋葛洪《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名医董奉隐居庐山,无偿给人治病,只要求重症治愈者种杏五棵,轻症治愈者种杏一棵。几年后,他的住处就有了大片茂盛的杏树林。他用杏子换粮食,储存起来,用于救济贫苦人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后来,人们
      • 2022-06-24
    •  
    • 中华文化 | 贤人 Xianren (Person of Integrity)
      中华文化 | 贤人  Xianren (Person of Integrity)
      • 贤人Xianren (Person of Integrity)贤德之人。“贤人”是古人所推崇的理想人格之一。“贤人”能够践行并维护人伦生活的各种规则,其言行被作为人伦生活的典范。不过,不同学派对于“贤人”之德的具体内涵会有不同的理解。儒家所言“贤人”,即能够践行仁义等道德,是为政的重要人才。而墨家所言“贤人”,则要能够使治下的百姓以“兼爱”作为根本的行事原则。此
      • 2022-06-23
    •  
    • 中华文化 | 疏野 Unrestrained and Ingenuous Spirit
      中华文化 | 疏野  Unrestrained and Ingenuous Spirit
      • 疏野Unrestrained and Ingenuous Spirit洒脱不羁,真率自然。是唐代司空图提出的二十四种诗歌风格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古典美学范畴。“疏野”所反映的实际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无心”状态,即任由本心本性与外物遇合,不从主观情志出发,不刻意选择外在景观与素材,不刻意运用某种手法、技巧,不精雕细刻、反复推敲。为文如为人,洒脱不羁,率真豁达,质朴自然
      • 2022-06-22
    •  
    • 中华文化 | 兼听 Listen to Both Sides
      中华文化 | 兼听  Listen to Both Sides
      • 兼听Listen to Both Sides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兼”有俱、同时之义。领导者在决策之前,一定要广泛听取各种意见,综合、吸纳其中的合理部分。它被认为是贤明领导者的基本特质之一。它要求领导者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无偏无私,虚怀若谷。这样,各方都能畅所欲言,提出合理建议,而领导者也能集思广益,权衡利弊,从而保障决策的正确和施策的畅通。It means listeni
      • 2022-06-21
    •  
    • 中华文化 | 敬 Respect
      中华文化 | 敬  Respect
      • 敬Respect恭敬,敬重。“敬”是儒家所倡导的一种美德,要求人们在对待特定的人或事物时保持恭敬、敬重的态度,如下位者对上位者、年幼者对年长者等。在不同的关系中,“敬”或侧重于敬畏之义,或更多地包含敬爱之情。“敬”体现着礼法对于人和他者关系的定位与规范。人也通过保持“敬”的态度,获得内在意识的觉醒,实现对自我的检省与约束。This term means to
      • 2022-06-20
    •  
    • 中华文化 | 比显兴隐 Make Analogy Explicit and Association Implicit
      中华文化 | 比显兴隐  Make Analogy Explicit and Association Implicit
      • 比显兴隐 Make Analogy Explicit and Association Implicit“比”显豁而“兴”隐约。“比”与“兴”都源于《诗经》的六义。“比”是用一种事物比拟另一种事物,其目的是更好地传达思想情感,让人更透彻地知晓意思。因此,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特征应明确清晰、意义显豁,这样才容易被理解,否则就失去了“比”的意义。“兴”虽然同样由此及彼,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 2022-06-20
    •  
    • 中华文化 | 德惟善政 The Virtue of Those Exercising Power Is Reflected in Good Governance
      中华文化 | 德惟善政  The Virtue of Those Exercising Power Is Reflected in Good Governance
      • 德惟善政The Virtue of Those Exercising Power Is Reflected in Good Governance执政者的德行体现为良好的施政。这是中国古代政典《尚书·大禹谟》提出的政治理念。对于执政者而言,所谓德行,并非只是个人品行的实现,更不能只是口头空谈,而必须外化或具体化为实际的施政行为与治理实效。也就是说,执政者的德行是由其努力达到的良好的治理状态来定义的,政治
      • 2022-06-20
    •  
    • 中华文化 | 时中 Shizhong (Follow the Golden Mean)
      中华文化 | 时中  Shizhong (Follow the Golden Mean)
      • 时中Shizhong (Follow the Golden Mean)随时保持符合中庸之道。“时中”一说出自《礼记·中庸》。儒家以“中庸”作为行事的最高准则,强调为人处世应无过、无不及。但无过、无不及的标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随时变化的。人们需要在每一个具体的生活处境中,思考道德、礼法的要求,时时、处处践行“中庸”的准则,即“时中”的要求。This term, which or
      • 2022-06-17
    •  
    • 中华文化 | 衔华佩实 Harmony Between Substance and Style
      中华文化 | 衔华佩实  Harmony Between Substance and Style
      • 衔华佩实Harmony Between Substance and Style既有华美的文辞,又有充实的内容。“衔”,含在口中;“佩”,佩戴在身上。“衔”“佩”在这里都是“具有”的意思。“华”,本指植物的花,喻指文辞、形式华美;“实”,本指植物果实,喻指文章内容充实。既有充实内容,又有华美形式,是一切文艺作品的理想形态,也是古今公认的写作诗文的基本原则。具体的诗文作品
      • 2022-06-17
    •  
    • 中华文化 | 自信 Believe in Oneself
      中华文化 | 自信  Believe in Oneself
      • 自信Believe in Oneself相信自己。即对自己的想法、做法等的正确性、正当性由衷地抱有坚定信心,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坚定不移地为之努力,绝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目标,不含糊动摇,不屈己就人。自信的前提是自我诚信,只有做到了自我诚信,才能给予自己强大的信心,也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自信”所强调的是主体性的树立,与“自强不息”的精神相通。Have trust i
      • 2022-06-15
    •  
    • 中华文化 | 形名 Xingming (Form and Name)
      中华文化 | 形名  Xingming (Form and Name)
      • 形名Xingming (Form and Name)“形”指事物的形体,“名”指事物的名称。古人认为事物是有形的,有形之物具有自身的规定性,并与他者相区别。而“名”则用以指称这些有形之物。由“名”所构成的秩序,明确了有形之物彼此间的关系及其在整体秩序中的地位。有学派认为,事物固有的“形名”即已包含某种合理的秩序,为政者应遵循并维护这一“形名”秩序。也有学派认
      • 2022-06-14
    •  
    • 中华文化 | 妙造自然 Perfect Naturalness
      中华文化 | 妙造自然  Perfect Naturalness
      • 妙造自然Perfect Naturalness作品臻于自然天成的妙境,是由晚唐诗人司空图提出的诗学批评术语。这一观念源于道家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堪称中国文艺理论的精髓。司空图以“妙造自然”作为审美理想与追求,并将“自然”列为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之一。“妙造自然”既是诗人所创造的一种自然美的境界,也是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对自然美的自觉追求。“妙造”二字,与西方美
      • 2022-06-13
    •  
    • 中华文化 | 道枢 Pivot of Dao
      中华文化 | 道枢  Pivot of Dao
      • 道枢Pivot of Dao道的关键。枢:关键,枢要。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指出,人们往往会站在自我立场、以自己的标准去看待他者。而由于立场或标准的不同,人们对彼此、对事物的看法会形成对立和纷争。因此,庄子主张,超越自我立场,不以自己的标准去看待他者,就能够消弭事物之间的对立与是非。以这样的视角或态度去观照世界,就把握了道的关键。Literally, t
      • 2022-06-12
    •  
    • 中华文化 | 气往轹古 A Piece of Writing with Appeal Surpasses That of Ancient Writers
      中华文化 | 气往轹古  A Piece of Writing with Appeal Surpasses That of Ancient Writers
      • 气往轹古A Piece of Writing with Appeal Surpasses That of Ancient Writers文章的气势、气概等超越古人。这里的“气”的含义很广泛,指文章的气势、气概,也兼指作品所蕴含的作家个人的精神气质、气节;“往”,过往,指“气”所经行之处;“轹”,本义是车轮碾过,引申为超越。这是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对于屈原作品的特点所作的概括,后成为文艺创
      • 2022-06-11
    •  
    • 中华文化专 | 虚怀若谷 An Open Mind as Broad as a Mountain Valley
      中华文化专 | 虚怀若谷  An Open Mind as Broad as a Mountain Valley
      • 虚怀若谷An Open Mind as Broad as a Mountain Valley心胸像山谷一样深广。形容为人谦虚豁达,善于听取他人各种意见。这被认为是取得大成就的人以及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具备这种品质的人,能够接受各种意见甚至是批评、反对的声音,这样可以及时改正自身缺点或修正决策失误,吸引更多的人归向自己,使自己获得更多支持。此与“厚德载物”“有容乃大”相通
      • 2022-06-09
    •  
     
    相关搜索
     
    今日搜索排行
     
    本周搜索排行
     
    本月搜索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