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卫生
feed hyglene
定义:研究饲料中可能出现的有毒有害物质及病原微生物,以及对动物机体的不良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饲料的卫生质量,预防饲料源性疾病及其危害。
学科:畜牧学_饲料与营养_饲料卫生与安全
相关名词:饲料安全性 饲料污染物质 饲料卫生标准 发霉饲料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饲料原料中,以及饲料生产过程和储存运输过程中,均可能混入或产生对动物机体造成危害的物质,这些饲料污染物质严重影响了饲料的安全性。
2017年10月14日发布,201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17)是我国饲料卫生最新的国家标准。根据该标准,饲料污染物质主要分为无机污染物、真菌毒素、天然植物毒素、有机氯污染物和微生物污染物几大类。
无机污染物包括砷、铅、汞、镉、铬、氟和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受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动植物以及腌制食品(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属于原料污染。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一般不会产生,也难以通过加工的方法去除。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T-2毒素、伏马毒素。一般因饲料原料储存过程中受到霉菌污染,由霉菌产生,危害极大。通常采用脱霉剂等饲料添加剂成分予以预防,但对于已经霉变的原料,现在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天然植物毒素包括氰化物、游离棉酚、异硫氰酸酯等。在部分饲料原料(如亚麻籽、木薯、棉籽、菜籽等)中含量可能较高,使用相关产品时需要进行检测并控制其在配合饲料中的使用量。有机氯污染物包括多氯联苯、六六六、滴滴涕、六氯苯,即通常所说的农药残留。多来源于饲料种植过程中施用的农药,一般通过种植管理和原料的质量检测加以控制。微生物污染物包括霉菌、细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污染超标可能源于原料的污染,也可能因生产过程和保存方式错误而导致,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建立良好的生产行为规范进行控制。
2017年10月14日发布的《饲料卫生标准》未包括宠物饲料。随着宠物饲料生产规模的快速增长,2018年4月27日,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第20号公告中包括了《宠物饲料卫生规定》,成为宠物饲料卫生的主要依据。《宠物饲料卫生规定》与《饲料卫生标准》对饲料污染物质的大类划分相同,但具体指标有一定差别。
饲料卫生是关乎食品安全的大事,我国每年在饲料卫生的预警、监测及相关科研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近年来,我国饲料卫生状况总体向好。
(延伸阅读作者: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蔡旋)
责任编辑:张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