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委把大力发展定制农业作为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出路,部署实施一系列战略举措,推动单一种植、简单营销的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向全产业链谋划、全要素支撑转变,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适应高端市场消费需求。各地各单位按照省委工作要求,坚持干字当头、实干为要,不断强化创新思维、市场意识、机遇意识,探索形成以品牌、文旅、创意、服务为主的发展模式,推动定制农业上规模、提品质、增效益。截至5月底,全省种植定制基地面积达138.7万亩,市场主体增至306家,预计2025年定制农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定制农业发展,省级层面制发《推进全省定制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推动构建以稻米定制为主导,鲜食玉米、寒地果蔬、优质畜禽产品等优势特色品类定制为补充的“一强多精”发展格局,启动实施定制农业基地建设、质量提升、延链融合、品牌培育、渠道拓展“五大行动”,重点推进13项工作措施,明确提出到2027年年底,全省建成标准化基地、培育优质市场主体、打造高端品牌各50个,定制农业总产值突破65亿元,以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动定制农业全链条、高水平发展。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挥牵头部门作用,指导各市县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细化制定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纳入“四个体系”闭环推进、狠抓落实。强化专业培训赋能,精心设计培训项目,邀请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等专家学者举办10期专题讲座,讲授典型案例、推广成熟模式,市县同步开展专业培训210余期,累计8500余人次参训,推动基层干部和市场主体进一步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本领,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
各地各单位深刻把握省委关于定制农业发展的部署要求,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巩固传统优势,加强实践创新,在托管、认领、会员、众筹等模式基础上,探索形成以“品牌+定制”“文旅+定制”“创意+定制”“服务+定制”为主的发展模式,在打造龙江定制农业实践样板上迈出坚实步伐。
五常市深耕“五常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引导市场主体深挖品牌文化内涵,培育打造高端大米定制产业集群。乔府大院依托五常大米核心产区自然资源优势,构建现代稻米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体系,2025年高端大米定制面积达15万亩、签约额超8亿元,亩均售价5000余元。
宁安市立足石板田农业资源、镜泊湖生态环境、渤海国历史文化,打造玄武湖农业公园、上官地村稻作主题公园等精品景点,每年举办插秧节、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年均接待游客12万人次,推动村庄变景区、稻田变景点、农民成网红。
哈尔滨市以数字手段创新定制销售方式,与中国联通智慧农业军团和哈尔滨分公司合作研发“尔滨好物、联通定制”小程序,7家“黑土优品”授权企业的11款产品已通过审核入驻小程序,累计发展联通员工会员2000余人,销售额突破150万元。
抚远市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赋能定制产品研发,推动本土企业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合作建成全国首个蔓越莓研发中心,开发定制蜂蜜、冰激凌、口红、面膜等13个品类创意产品,产量占亚洲蔓越莓市场份额的40%。
绥化市发展“庭院经济”定制服务,围绕满足城市居民拥有私家菜园的“田园梦”,积极整合农村闲置资源,把农村菜园、农家院变成小菜园、后花园、微农场,全市挖掘利用闲置房屋2000多个、菜园2500多个,配套提供全方位农业服务,吸引城市居民认领定制。
海伦市依托仁东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吉林美早吉塞拉6号优质樱桃树350棵,园方为樱桃树逐棵建档、指派专人养护,定期向认领者推送生长信息,为认领者提供从种植到采摘全流程体验服务。
发展高端定制农业是提升优质农产品附加值、开拓高利润市场的重要途径。下一步,黑龙江省各地各单位将围绕高端客户需求,深入挖掘本地优势品牌内涵,通过“按需生产”提升农产品溢价,有效推动传统定制农业向更具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高端产业迈进。
责任编辑:王玥 葛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