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论坛 » 理论与探索 » 正文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在于科技兴海和产业强海

发布日期:2025-07-1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吕红星  浏览次数:1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中国海洋经济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近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指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志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

中国海洋经济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近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指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志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注重经略海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近年来,我国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0.9个百分点。

应该看到,我国海洋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产业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李叶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层面,战略性、基础性、颠覆性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例如,海洋资源开发设备等海工装备领域和高技术船舶领域的核心零部件国产率较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第二,产业层面,部分沿海省份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还不够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充分,海洋新兴产业占比远低于传统产业。第三,机制层面,部分地区的海洋综合执法队伍分散,职责交叉且容易多头执法,海洋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力度不够大。

“要破除这些障碍,需多管齐下。要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的投入,围绕‘卡脖子’技术持续攻关,实现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推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海洋未来产业。同时,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李叶妍表示。

科技兴海、产业强海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凭借风力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数高、不占用土地、适宜大规模开发等特点,海上风电正成为风电发展的重要方向。

此次会议指出,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刘重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做强做优做大海上风电产业,一方面,要将产业布局、能源消纳、科技创新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趋势下综合考虑,让政策、企业、需求形成更稳定的互动,兼顾市场化与收益预期。另一方面,海上风电涉及海事、生态、国土资源等多方面监管,需要有关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引导。同时,海上风电投入大,商业模式尚在探索,也需要适当的政策扶持,不仅要注重投资建设,也要注重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其稳健发展。

“要立足长期发展,在面向深海远海的大容量机组、漂浮式风电、智能化运维等相关方面加强研发,有针对性地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带动产业链整体水平提升,在质量与成本之间寻找更好的平衡。”刘重阳进一步表示。

在李叶妍看来,科技兴海、产业强海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组织科研,围绕海洋能开发、先进设施装备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开展攻关,加大研发投入,吸引高端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通“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要引领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培育壮大海洋新型储能、海洋生物医药、深海科研、深海计算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集群化智能化发展。

沿海各省发展海洋经济应突出自身优势和特色

随着海洋经济发展潜力日益凸显,我国沿海省份正加速战略布局。今年以来,多个沿海省份陆续召开专题工作会议,重点部署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广东省委书记、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黄坤明在6月召开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优旧育新、三产联动,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上海市海洋局发布的《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30年,上海基本形成“3+5+X”的世界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在李志军看来,在党中央海洋强国建设指引下,沿海各省市纷纷提出海洋强省、海洋强市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沿海各省(区)市发展海洋经济同质化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是我国海洋经济仍以传统产业如养鱼、养虾、晒盐为主,而海洋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则相对不足。

李志军认为,沿海各省发展海洋经济应突出自身优势和特色,避免在同一领域扎堆和同质化。例如,海南在开展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等技术研发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发展水产种业的天堂。山东在科技创新、海洋牧场、船舶制造领域有优势,盐化工、渔业、文旅方面有特色。

在李叶妍看来,广东制造业体系门类齐全,在海洋制造、海洋科研等领域优势突出,作为国家级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议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海洋重大科技任务攻关水平和装备制造国产化水平,深挖海洋新质生产力,切实打造“新重要支柱”产业。山东海洋渔业基础雄厚,且拥有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可考虑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海洋生物制造和海洋创新药等方面做好文章,打造更加系统科学的海洋生物产业链。浙江港口资源优越,建议重点发展临港经济、航运服务等,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打造海河一体、港产联动的国际航运枢纽。(记者吕红星)

责任编辑:张智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