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国兴,产业强则国强。粮食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其产业发展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把发展粮食产业作为兴粮之策、富农之道、惠民之举,全面提升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韧性,对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强,粮食安。近年来,我国粮食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各地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科学储粮水平有效提升,优质粮油品牌体系不断壮大,粮食质量安全体系持续强化,粮食科技发展势头强劲,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取得扎实成效,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人民得实惠。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等产销合作平台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交流范围愈加广泛,合作成果日益丰硕,特别是近日召开的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首次实现了三地同期联动办会,品牌化、国际化特色突出,有效促进粮食流通提质增效。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国际粮食市场供应链风险加大,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国内粮食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优质特色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供给仍然不足,特别是随着居民粮油消费需求升级、市场竞争加大,对粮食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亟须进一步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释放更多需求和消费潜力。
发展粮食产业,首要任务是抓好顶层设计。各地要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把准粮食产业发展方向,强化政策引导,以产业链思维激发粮食流通各环节内生动力。要把发展粮食产业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人民营养健康水平有机衔接,壮大县域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全谷物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发展粮食产业,要把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作为重要抓手。要巩固拓展优质粮食工程成果,推动产购储加销各环节优化升级、有机衔接、提质增效。聚焦发展粮食产业集群、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科技支撑、创新粮食发展业态、加强品牌建设、抓好粮食产后服务、提升应急保供能力等重点工作,多出硬招实招,不断做大做强做优粮食产业经济。
发展粮食产业,加强产销合作是关键。各地要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粮食大市场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营粮食企业发展,培育粮食产销合作重要载体。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企业“走出去”,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要充分发挥粮食产销合作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面向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
发展粮食产业,做好粮食收储调控是基础。要统筹抓好粮食收购和市场调控,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要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增强储备能力,加快构建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当前,夏粮收购正在有序推进,各地要加大粮食市场化收购力度,优化粮食收购服务,保障种粮农民利益。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要强化使命担当,锚定目标任务,凝聚多方合力,推动粮食产业提质量、增效益、强活力,以高质量发展绘就粮食产业新图景,为不断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粮食经济》2025年第7期
责任编辑:肖赟 许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