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湖北阳新界首村:荒山种出“黄金果” 三产融合促振兴

发布日期:2025-07-16  来源:湖北学习平台  作者:贺介飞 张丕兴 柯伟  浏览次数:2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近日,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龙港镇界首村海拔600米的山坡上,沉甸甸的黄桃压弯了枝头。这个曾因偏远闭塞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扶贫的“空心村”,如今凭借一个黄桃、一套“三金”模式,从“穷山沟”蝶变为“金窝窝”。界首村黄桃基地“过去拿救济金只能救急,现在当股东年年分红。”脱贫户李朝广满脸笑意。界首村“两委”创新推出“资金入股分股金、返包务工挣薪金、土

近日,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龙港镇界首村海拔600米的山坡上,沉甸甸的黄桃压弯了枝头。这个曾因偏远闭塞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扶贫的“空心村”,如今凭借一个黄桃、一套“三金”模式,从“穷山沟”蝶变为“金窝窝”。

界首村黄桃基地

“过去拿救济金只能救急,现在当股东年年分红。”脱贫户李朝广满脸笑意。

界首村“两委”创新推出“资金入股分股金、返包务工挣薪金、土地流转收租金”的“三金”模式,将30万元扶贫资金转化为股金,采取“村民50%、村集体30%、企业20%”的分配机制,建成900亩黄桃、核桃等特色水果基地。

为填补林果生长周期的收益空白,基地套种射干、玄参等120亩中药材,预计今年套种收入超100万元。“一地双收,四季有产,扶贫钱成了‘下蛋鸡’。”村党总支副书记肖唐富说。

在湖北鸿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将黄桃加工成果脯、果酒,空气中弥漫着醇厚的酒香。

作为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流转1.2万亩荒山,建成1.18万亩标准化果园,年产黄桃超8000吨,配套果脯、52℃原浆酒等深加工产品,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

“以前种玉米每亩收入仅100元,现在种黄桃收入翻了几十倍。”阳新县农业农村局下派驻村第一书记黄兴安介绍,该公司不仅带动66名村民稳定就业,累计发放劳务报酬2500余万元,还让农户通过租金、分红等增收700余万元,实现“山上种果、山下加工、线上线下销售”的全链条发展。

在界首村,来自浙江的80岁的徐忠林是村民心中的“当代愚公”。2012年,他带着1000万元扎根钟山,12年累计投入超5000万元,将乱石嶙峋的荒山改造成3800亩黄桃林、100亩香榧园。

“每天走2万步,春节守在板房里,就为让荒山披绿生金。”徐忠林的坚守不仅改变了山村面貌,更感召年轻力量返乡创业,他的小儿子从杭州返乡,接过产业发展接力棒。

黄桃满枝

如今的界首村,又开始迈向新赛道。总投资5.2亿元的云界仙居康养旅游度假区破土动工,规划“一心、一廊、四区”,将星月观光、康养度假、红色研学融为一体。同时,以钟繇文化、绿色农业为核心,同步推进太仙庙溶洞开发、红军被服厂遗址修复等项目,“生态+红色”旅游环线初具雏形。

“春季赏花、夏季摘果、秋冬养生,产业基地变景区,村民还能吃上‘旅游饭’。”龙港镇经济发展办主任杨凤芹表示,界首村用实践证明,只要找准路子、创新模式,荒山也能变成“金山银山”,绘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责任编辑:柯春芳 唐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