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产业动态 » 正文

我国秋粮面积比上年稳中略增 多产区合力筑牢丰收防线

发布日期:2025-08-11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栋  浏览次数:1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我国秋粮面积比上年稳中略增,多产区合力筑牢丰收防线。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是实现全年粮食产量目标的关键。当前主产区分类施策、加强田管,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农业农村部预计今年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玉米等高产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高性能播种机、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应用提升播种质量。东北地区水稻、玉米灌浆,大豆结荚鼓粒,田间监测系统助力精准管

我国秋粮面积比上年稳中略增,多产区合力筑牢丰收防线。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是实现全年粮食产量目标的关键。当前主产区分类施策、加强田管,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农业农村部预计今年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玉米等高产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高性能播种机、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应用提升播种质量。东北地区水稻、玉米灌浆,大豆结荚鼓粒,田间监测系统助力精准管理。南方中稻进入拔节孕穗期,晚稻播栽接近尾声,数字化监测实现绿色防控。河南玉米种植面积超5700万亩,专家指导组深入一线开展精细化管理。农业农村部制定34条防灾减灾措施,应对“南北涝中间旱”局面。财政部下达4.55亿元救灾资金,支持洪涝、干旱地区恢复生产。当前秋粮产区仍处防汛关键期,夺取丰收仍面临局部苗情偏弱等挑战。

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要完成今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任务,关键看秋粮。立秋时节,秋粮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我国主产区分类施策、加强田管,全力夺取秋粮好收成。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介绍,今年播种面积预计比上年稳中有增,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增加较多。今年各地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应用高性能播种机,集成推广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措施,播种出苗质量较高,加之光温水较为匹配,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

在东北主产区水稻、玉米正在灌浆,大豆结荚鼓粒。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针对近期持续降雨,田间气象监测站24小时监测土壤湿度等数据,通过物联网实时上传,由农业管理部门及时制定精准田管方案。

南方中稻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晚稻播栽接近尾声。在湖南沅江市,42万多亩晚稻进入病虫害防治关键期,4座数字化病虫害监测站结合植保巡田机多光谱分析,实现了“一田一策”绿色精准防控。

在河南省,今年的玉米种植面积超5700万亩。驻马店市西平县焦庄乡郝庄村高标准农田内,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正蓄力生长,田间一片生机勃勃。为确保秋粮丰产丰收,河南省下发《2025年秋粮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分区域、分作物开展精细化管理,成立9个厅级领导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18个秋粮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指导组,分片包市深入一线进行督促指导。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今年入夏以来,农业灾害呈现“南北涝中间旱”,局部较重、总体可控。农业农村部已分区域分灾种分作物制定34条防灾减灾救灾措施保秋粮丰收。目前,大部分地区秋粮苗情长势总体正常,田管进展顺利。

当前,大部分秋粮产区仍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也是极端洪涝事件多发期,这是全年防汛工作最吃劲、最关键的阶段。

近期,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55亿元,支持受灾地区积极应对洪涝、干旱等灾害影响,加快恢复农业生产。

一是支持北京、河北、内蒙古等地做好洪涝灾后救灾工作,重点对农作物改种补种、农田积水抢排、农牧渔业生产设施修复等救灾措施给予适当补助。

二是支持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做好抗旱救灾工作,重点对增肥保苗、灌水补墒等救灾措施给予适当补助。

“总体来看,主产区土壤墒情较为适宜,秋粮作物苗情长势总体较好,但局部地区受前期阶段性低温、干旱等影响,部分田块播种推迟、苗情偏弱,夺取秋粮丰收还面临风险挑战。”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吕修涛在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表示。(记者李栋)

责任编辑:何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