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脱贫致富 » 正文

江苏新沂:骆马湖畔“荷”韵新 绿水青山富民生

发布日期:2025-09-05  来源:徐州学习平台  作者:张明丽 伏恒江 曹顺  浏览次数:1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从高空俯瞰,千亩荷塘如一片铺展在大地上的绿海,层层叠叠的荷叶挨挨挤挤,粉嫩的、莹白的荷花从绿海中探出头来,风一吹,便跟着荷叶的起伏轻轻摇曳,处处皆是清新雅致的美。这处让人流连的千亩荷塘,正是江苏省新沂市推进骆马湖退圩还湖生态修复工程的生动缩影。一场跨越数年的生态攻坚,不仅让昔日的“污染痛点”蜕变为如今的“生态亮点”,更书写了一段生态保

从高空俯瞰,千亩荷塘如一片铺展在大地上的绿海,层层叠叠的荷叶挨挨挤挤,粉嫩的、莹白的荷花从绿海中探出头来,风一吹,便跟着荷叶的起伏轻轻摇曳,处处皆是清新雅致的美。

这处让人流连的千亩荷塘,正是江苏省新沂市推进骆马湖退圩还湖生态修复工程的生动缩影。一场跨越数年的生态攻坚,不仅让昔日的“污染痛点”蜕变为如今的“生态亮点”,更书写了一段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的动人篇章。

供图:新沂市新店镇人民政府

谁能想象,这片如今的“网红打卡地”,曾是骆马湖畔一道触目惊心的生态“伤疤”?“过去的堰头渔场,是当地有名的围网养殖集中区。”新沂市交通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继东回忆,长期高密度养殖让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水质浑浊、水草疯长,不仅破坏了骆马湖生态平衡,也制约了周边发展。为还湖于水,还绿于民,2022年,新沂市正式启动堰头渔场退圩还湖工程,一场聚焦生态修复的“攻坚战”就此打响。

工程推进中,施工团队以“源头治理”为核心,先是拆除1200多亩围网与圩埂,清运近10万立方米的淤泥,彻底清除水体污染隐患;随后结合骆马湖水文特征与生态需求,精心筛选荷花、芦苇等本土水生植物,构建起功能完善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我们不仅要让湖水变清,更要让生态系统‘活’起来。”徐继东说,通过水生植物的净化与涵养,片区水质稳步提升,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鱼虾等水生生物逐渐回归,曾经的“死水潭”真正重现了生机。

供图:新沂市新店镇人民政府

退圩还湖,“退”的是破坏生态的养殖设施,“护”的是来之不易的修复成果。为确保千亩荷塘的生态活力长效稳固,新沂市创新建立起荷塘精细化管护机制,组建专业管护团队全年在岗,用“绣花功夫”守护这片“荷海”。

团队不仅要根据季节变化与荷塘生态需求调节水位,还要及时清理杂草、开展病虫害防治,同时定期监测水质变化与荷花生长情况,全方位保障千亩荷塘生态稳定,让这片“荷海”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供图:新沂市新店镇人民政府

生态蝶变的背后,是民生福祉的持续提升。“以前靠务农、捕鱼过日子,收入时好时坏。现在在荷塘边上班,每月能拿3000多块钱工资,日子踏实多了!”苗圩村村民牛德文一边清理荷塘杂草,一边笑着说。像他这样受益于生态工程的村民不在少数,荷塘管护、荷花销售等岗位,为周边群众提供了稳定就业机会,让大家在家门口实现了“生态就业”。

如今,这片千亩荷塘不仅是新沂市生态修复的“样板间”,更成为市民休闲、游客打卡的“网红地”。盛夏傍晚,周边群众沿着荷塘步道散步赏荷,孩童在岸边追逐嬉戏;节假日里,外地游客纷至沓来,定格荷塘美景。

从“围网养殖”到“生态荷塘”,从“水质堪忧”到“荷香满湖”,新沂市用退圩还湖的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绘就了一幅“生态美、百姓富”的和谐画卷。

作者单位:新沂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孙子焱 刘滨 闫杰 武智慧 贺晓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