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论坛 » 理论与探索 » 正文

金观平:推动黄河流域协同治理再上新台阶

发布日期:2025-09-2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浏览次数:1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河南、山西、陕西三省签署《黄河流域(豫晋陕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标志协同治理迈上“责任共担、上下游共治、效益共享”新台阶。从“各管一段”到“共治一河”,实践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近日,河南、山西、陕西三省共同签署《黄河流域(豫晋陕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以下简称《补偿协议》),成为迈上“责任共担、上下游共治、效益共享”协同治理新台阶的重要标志。

从“各管一段”到“共治一河”,从“生态修复”到“绿色发展”,黄河流域治理实践深刻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各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黄河经验”。

协同共治的底气源于政策体系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从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到黄河保护法实施,再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黄河流域治理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为黄河保护治理提供有力保障。此次三省《补偿协议》明确补偿资金用于水污染防治、产业结构调整等关键领域,正是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的精准落地。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与沿黄省份构建的协调机制,更让联合执法、信息共享成为常态,推动支流劣Ⅴ类断面实现清零。

协同共治的核心在于破解“上游污染、下游买单”的治理困境。《补偿协议》创新性提出“双维度补偿标准”:水质达Ⅰ类则河南补偿山西、陕西共6000万元;年度水质在Ⅱ类的基础上每恶化一类,则山西、陕西共补偿河南6000万元,关键污染物指数升降直接与月度补偿挂钩。山西、陕西作为共同上游各担50%权责,与下游河南形成紧密生态联动体。这种“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担责”的机制设计,将生态价值量化为经济杠杆,使山西、陕西的治污投入获得合理回报,让河南的水质保障得到制度支撑。

当然,《补偿协议》的签署只是开始,后续的执行与监督才是关键。三省需要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补偿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加强技术合作与信息共享,共同攻克生态保护中的难题;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孟文迪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