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
food security
定义:通过减轻贫困和不平等,保证所有人在任何时候能够获得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的社会目标和状态。中国将粮食安全的保证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国际社会也将其视为人类目前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
学科:经济学 管理科学技术
相关名词:农业经济学 耕地保护 应急储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深化粮食安全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粮食安全”(food security)与“食品安全”(food safety)虽同含“food”,但中文“安全”分别对应“security”与“safety”,两者含义迥异:
粮食安全是宏观议题,关注粮食系统的整体稳定性,解决“有没有粮可吃”的问题;食品安全是微观议题,聚焦食品本身的质量与卫生,解决“吃下去是否安全”的问题。
二者的关系如同“水源”与“水质”:粮食安全确保“有水可饮”,食品安全确保“饮水无害”——前者关乎“有无”,后者关乎“好坏”。
粮食安全是多维度的体系,其三大支柱共同构建出“产—供—用”的闭环:
1.生产安全——稳产能,强根基
确保“产得出、稳得住、可持续”: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如抗逆品种、节水灌溉),推行科学耕作与生态管理,提升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2.流通安全——畅链条,降损耗
实现“运得出、存得好、供得上”:建设现代化仓储(如低温储粮),优化物流网络,降低流通损耗;加强储备调控与价格预警,防范“谷贱伤农”或粮价剧烈波动。
3.获取安全——保公平,促营养
解决“有粮吃不起、吃不到”的问题:完善补贴、定向供粮和应急救济机制,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粮食需求;提升膳食多样性,防控因微量营养素缺乏导致的“隐性饥饿”。
唯有守住产能、畅通流通、促进公平,方能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保障国计民生。
(延伸阅读作者: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赵蕾)
责任编辑:张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