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理论与实践 » 正文

奋力书写乡村振兴贵州篇章

发布日期:2022-01-22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  作者:穆嵘坤  浏览次数:124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青岛对口帮扶安顺中药材产业——贵州省镇宁县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园区 贵州新闻图片社/供图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并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要求贵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一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脱贫攻坚


青岛对口帮扶安顺中药材产业——贵州省镇宁县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园区 贵州新闻图片社/供图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并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要求贵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一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一、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

长期以来,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贫穷”一直是贵州沉重的标签。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减贫人数、易地搬迁人数全国最多,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

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一年四季包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已经成为过去,数百万贫困家庭孩子告别了跋山涉水上学的历史,所有贫困群众不再“小病靠拖、大病靠扛”,330万户农村群众从“忧居”变为“优居”,741万农村人口结束了人背马驮、靠天吃水的日子,“人无三分银”的贵州一去不复返。

山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客运、组组通硬化路,所有贫困村通动力电、光纤或4G网络,192万群众搬出大山住进新房。从出山要攀“手扒岩”、过河需架“溜索桥”到山乡硬化路“组组通”,从透风漏雨茅草房到宽敞明亮砖瓦房,从电力进村寨到网络广覆盖,贵州大地旧貌换新颜。

农村产业取得历史性突破。茶叶、辣椒等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农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年居全国前列。如今的贵州,“绿叶子”变成了“金叶子”,小辣椒变成了大产业,刺梨果变成了致富果,“滚山鸡”“跑山牛”等优质肉产品远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为山乡人民带来金山银山。

群众精神风貌实现历史性转变。过去一些贫困群众“揣着手等”“背着手看”,现在全都“甩开手干”,大家不信贫穷是宿命,信的是党的好政策、是靠双手致富。广大干部群众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成为新时代贵州最强音,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得到深入践行。

基层基础得到历史性巩固。从“挪穷窝”到“换穷貌”,从“改穷业”到“拔穷根”,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将新旧住房对比照片挂在家中,由衷感恩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贵州遵义湄潭县田家沟村民用朴实的语言歌唱《十谢共产党》,深切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

二、全面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

聚焦两个重点。一方面着重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另一方面着力于乡村振兴开新局,分级分类、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既借鉴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来推进乡村振兴,又用乡村振兴成效来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适应三个转变。转变目标任务,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转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转变工作方式,从突出到人到户转到推动区域发展上来;转变政策机制,从以政府投入为主转向政府和市场作用相结合上来。

支教老师蒋远燕在贵州省从江县加勉乡中心小学给孩子们上语文课。林剑/摄

强化四个保障。强化组织保障,在人员配置上优先安排,贵州省市县三级党委全部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建立省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选派32175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并组建10035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形成上下贯通、前后呼应、左右协同的完整责任闭环;强化政策保障,在支持措施上优先满足,全面贯彻中央各项衔接政策,引导和支持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向重点地区、重点人群流动;强化资金保障,在财政投入上优先考虑,创新设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乡村振兴产业贷,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强化监督保障,开展“四个不摘”专项监察,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安全、饮水安全“3+1”保障情况专项巡视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专项监督,倒逼责任落实。

紧盯五个关键。紧盯监测帮扶守底线,开发建设防贫监测信息平台、“贵州防贫申报”小程序,形成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等相互协同的监测体系,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紧盯稳岗就业守底线,多渠道促进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人数比2020年增加5%;紧盯搬迁后帮扶守底线,持续深化搬迁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紧盯协作帮扶守底线,全面深化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并保持同原帮扶地的密切沟通,产业协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等实现全面拓展,同时推动各民主党派、企业等各方力量持续助力贵州省乡村振兴;紧盯问题整改守底线,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大排查,举一反三推动“3+1”保障等问题动态清零。

三、奋力推动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新时代,新征程。贵州将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以防止规模性返贫为底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行动开新局,提升人民群众认同感。二是以脱贫人口收入增加为重点,推动发展乡村产业行动开新局,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三是以乡村建设为统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开新局,提升人民群众归宿感。四是以社会事业发展为基础,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行动开新局,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五是以基层组织建设为统领,推动乡村治理行动开新局,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决胜贫困呈壮举,征衣不解再扬鞭。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发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努力在实现乡村振兴开新局、促进共同富裕新征程中担当作为,奋力书写贵州乡村振兴新的精彩篇章!

(作者系贵州省乡村振兴局局长)

责任编辑:刘文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