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农业科普 » 正文

科技名词 | 气候敏感性 climatic sensitivity

发布日期:2022-03-24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浏览次数:74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气候敏感性climatic sensitivity定义:气候对形成因子或影响因子的变化作出反应的灵敏程度。学科:大气科学_气候学相关名词:气候敏感性实验 碳中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延伸阅读】地球的气候系统会对外界的各种扰动产生响应,扰动不同,气候响应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中,用平衡气候敏感性来衡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地

气候敏感性  climatic sensitivity

定义:气候对形成因子或影响因子的变化作出反应的灵敏程度。

学科:大气科学_气候学

相关名词:气候敏感性实验 碳中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地球的气候系统会对外界的各种扰动产生响应,扰动不同,气候响应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中,用平衡气候敏感性来衡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地球容易升温的程度。

具体来说,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1倍后,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气候系统达到平衡时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的幅度,就是平衡气候敏感性。有意见认为,平衡气候敏感性可以作为制定全球变暖对策的一个指标。如果平衡气候敏感性较低(例如小于1℃),采取对策就没有太大的必要了。

2021年8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6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决策者摘要(SPM)发布。报告指出,2019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工业革命前增加了约47%。如果二氧化碳浓度继续增加,不久的将来就会达到工业革命前的2倍。报告认为,地球的平衡气候敏感性在2.5~4℃范围内的可能性较高,最佳估测值是3℃。也就是说,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工业革命前的2倍,全球平均气温就很有可能上升3℃。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显示,2011—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革命前已经升高了1.09℃。而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确定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革命前水平以上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1.5℃以内”。因此,今后的气温升幅必须控制在小于0.91℃,最好是小于0.41℃。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21世纪后半期,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要实际为零(净零排放),也就是说,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量与人为措施吸收的温室气体量相同,这就是“碳中和”。

责任编辑:张鹏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