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绿色农业追梦人张鑫:创新驱动 逐梦田野
    绿色农业追梦人张鑫:创新驱动 逐梦田野
    • 张鑫在采摘园里查看草莓长势金秋十月,硕果飘香,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钱营镇高各庄村西的鑫湖采摘园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鑫湖园区的创办人是“80后”张鑫。和很多有梦的女孩一样,张鑫曾对自己的人生有过多种规划,但这些梦想在实践中都未能引发她足够的兴趣,激发她的潜能。2013年,丰南区、镇两级大力推动设施农业发展,张鑫意识
    • 周丽婷 2021-10-20
  •  
  • 蔡旭:一生守望麦田 他拥有“抗棍棒”的小麦人生
    蔡旭:一生守望麦田 他拥有“抗棍棒”的小麦人生
    • 蔡旭(中)等在河南郑州小麦杂优试验田蔡旭在北京郊区麦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蔡旭指导的第一位博士生孙其信永远不会忘记一个画面。他和导师从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前身)门口坐362路公交车,来到西北旺西站,离这儿不远有一个学校的小麦试验站。从公交车上下来的蔡旭背着包,满脸笑意,和学生一同步行20多分钟来到小麦试验站。“一边走
    • 温才妃 2021-10-17
  •  
  • 茶学博士田丽丽:“妙手回春”让茶园“起死回生”
    茶学博士田丽丽:“妙手回春”让茶园“起死回生”
    • 走进位于山东省招远市姚格庄村的槐花岭家庭农场茶园,只见生长茂密的茶树分布在山间,几位妇女正在茶田里忙着除草,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年前,这个数百亩的茶园还在苦苦撑持,如今已经走出低谷,重新燃起了希望。让茶园“起死回生”的是来自山东省农科院的田丽丽博士。槐花岭家庭农场茶园始建于2010年。当年,董桂萍和丈
    • 姚建 王丹青 邵东妍 2021-10-13
  •  
  • 李连文:寒地黑土上的守望者
    李连文:寒地黑土上的守望者
    • 李连文到红旗乡查看玉米出苗情况,并向农户讲解影响苗期、苗壮、苗匀的因素。“北林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原来亩产仅有400—450公斤,现在平均亩产能达到550公斤,农业技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今年47岁的李连文,是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谈及农技推广成果,他欣慰地说。从1998年参加工作起,李连文一直
    • 李浩 2021-10-09
  •  
  • 彭炎森:在哪里都要干出个样子来
    彭炎森:在哪里都要干出个样子来
    • 彭炎森(左)在指导养殖户给猪进行胸腔注射。“从沉心钻研破难题,到数次援非展风采,你为群众致富保驾护航,你用真心传递中国情谊,人生由磨砺而出彩,梦想因奋斗而升华。”这句话是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特别贡献个人奖”“圣普国家畜牧兽医贡献奖”等40多项荣誉称号获得者——广西壮族自
    • 颜旭 2021-10-09
  •  
  • 郭正朴:守初心何惧风沙染黄发
    郭正朴:守初心何惧风沙染黄发
    • 郭正朴在给藏羊称重都兰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达木盆地东南隅,都兰的蒙古语意为“温暖”。在这片总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的高地,有这样一位基层农技人员,与牛羊为伍,他负责开展的“柴达木马标准”“放牧羊鼻蝇蛆病的防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项目获得了青海省级成果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
    • 孙眉 2021-10-09
  •  
  • 王建威:农民身边的“亲兄弟”
    王建威:农民身边的“亲兄弟”
    • 王建威在大棚里育苗。他曾作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登上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被农民朋友称为“亲兄弟”;他曾站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群众游行“乡村振兴”方阵彩车上,代表“三农人”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他30年来奔波于田间地头,踏遍了望都县每寸土地,为20多万农民送去农业科学技术
    • 李丽颖 2021-10-09
  •  
  •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种葡萄的女孩——林恩辉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种葡萄的女孩——林恩辉
    •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种葡萄的女孩——林恩辉责任编辑:贾勤缘
    • 2021-10-09
  •  
  • 冀洪策:当好庄稼的“全科医生”
    冀洪策:当好庄稼的“全科医生”
    • 冀洪策(左一)在田间为新型经营主体及种植大户进行花生增产科普培训。“作为农业技术工作者,看到粮食产能提高了,品质优良了,群众收入提高了,就是我最开心的事。”说这话的是河南省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冀洪策。今年是他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第31个年头,回顾农技推广带来的变化,冀洪策的喜悦之情溢于
    • 李浩 2021-10-09
  •  
  • 梅园雪:农田中的“科技舞者”
    梅园雪:农田中的“科技舞者”
    • 梅园雪(右一)在养殖合作社调研推进盐碱地草畜一体化工作。“大家追肥时要注意,不能一个方子配到底,要根据作物的长势和土壤的情况进行配方,这样才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清脆的嗓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循声望去,一位穿着朴素,皮肤略黑,一头短发的中年女性正顶着烈日,穿梭于玉米大田中,她就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
    • 农民日报 2021-10-05
  •  
  • 蒋玉根:农民信赖的土肥专家
    蒋玉根:农民信赖的土肥专家
    • 蒋玉根(右)在蔬菜基地指导新来的土肥技术干部如何判断土壤好坏“皮肤黑黑的,戴着草帽,穿着胶鞋,肩上还扛把锄头,活脱脱一个地道老农。”这是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春华村种菜大户金国祥对蒋玉根的描述。他补充说,“这个‘老农’不一般,我们认识20多年了,他让我地里的产量翻了一倍!”作为富阳区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蒋
    • 颜旭 2021-10-05
  •  
  • ​浙江舟山定海区金塘镇95后“新农人”郑仁杰
    • 2021-10-03
  •  
  • 山东寿光:主播带你探“葡”香满园
  •  
  • 赵丽娟:农民科技致富的“引路人”
    赵丽娟:农民科技致富的“引路人”
    • 赵丽娟在田间调查、记载相关数据。说起赵丽娟,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几乎妇孺皆知。她从1985年大学毕业到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一干就是36年,赵丽娟以一颗对农民的赤诚、对工作的忠诚、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之心,凭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从一个普通的农技推广者成长为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书记。梨树农民称赞
    • 2021-09-30
  •  
  • 安徽黄山:乡村振兴路上的“新农人”
    安徽黄山:乡村振兴路上的“新农人”
    • 安徽歙县坡山村村民方剑青,年轻时前往上海、浙江杭州、北京等地务工。后来,赶上黄山推行全域旅游,回到了家乡,开办了乡村农家乐。为了推介小山村,买了摄影设备,拍摄家乡美景,让越来越多的游客了解小山村,来到这里旅游。歙县许村村民谢奇峰,2017年从上海回到家乡开办茶叶加工车间,帮助40多户农户脱贫增收,去年产值
    •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2021-09-27
  •  
  • 凡人故事 | 江苏苏州张家港:一个农业研究生和他的10亩“科研田”​
    • 2021-09-24
  •  
  • 2020年度“全国十佳农民”乔文志:让国人吃上家乡的好大米
    2020年度“全国十佳农民”乔文志:让国人吃上家乡的好大米
    • 乔文志(左)在体验店介绍五常大米。 资料图1998年,黑龙江省五常市半截河子村农民乔文志怀揣创业梦想,投身稻米行业,立志让家乡的五常大米为千千万万的食者造福。20余年来,这个有梦想的农民不懈奋斗,丰硕的成果已在黑土地上展现。回顾自己的大米产业发展之路,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乔文志的思绪回到了当年在
    • 李锐 2021-09-20
  •  
  • 黄銮英家庭:种菇“娘子军” 打赢脱贫翻身仗
    黄銮英家庭:种菇“娘子军” 打赢脱贫翻身仗
    • 黄銮英是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起步镇下长治村巾帼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忠诚,政治素养高,把党的“乡村振兴战略”化作带动乡亲致富、产业发展的力量。凭着对食用菌行业的热爱和对服务群众工作的挚诚,用党建模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农民脱贫致富路上的“好大姐”。白手起家 建起“种菇娘子
    • 郑瑞洋 林双伟 肖丹 2021-09-16
  •  
  • 林占熺:钻研菌草种植 坚持科学扶贫​
    林占熺:钻研菌草种植 坚持科学扶贫​
    • 林占熺:钻研菌草种植 坚持科学扶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责任编辑:路晗
    • 2021-09-16
  •  
  • 《山海情》蘑菇专家原型、“最美教师”林占熺:心心念念的,永远是菌草
    《山海情》蘑菇专家原型、“最美教师”林占熺:心心念念的,永远是菌草
    • 林占熺在查看农户种植的菌草鹿角灵芝生长情况。资料图片“完成了闽宁镇菌菇发展任务,凌一农计划悄悄离开。但他推开大门,竟来了一群送行的村民,手里拎着东西,眼里饱含不舍。”这是电视剧《山海情》中的一幕。剧中人物凌一农的原型,正是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他是菌草技术的开创
    • 丁雅诵 2021-09-16
  •  
 «上一页   1   2   …   28   29   30   31   32   …   33   34   下一页»   共671条/34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