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山东寿光:主播带你探“葡”香满园
  •  
  • 赵丽娟:农民科技致富的“引路人”
    赵丽娟:农民科技致富的“引路人”
    • 赵丽娟在田间调查、记载相关数据。说起赵丽娟,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几乎妇孺皆知。她从1985年大学毕业到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一干就是36年,赵丽娟以一颗对农民的赤诚、对工作的忠诚、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之心,凭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从一个普通的农技推广者成长为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书记。梨树农民称赞
    • 2021-09-30
  •  
  • 安徽黄山:乡村振兴路上的“新农人”
    安徽黄山:乡村振兴路上的“新农人”
    • 安徽歙县坡山村村民方剑青,年轻时前往上海、浙江杭州、北京等地务工。后来,赶上黄山推行全域旅游,回到了家乡,开办了乡村农家乐。为了推介小山村,买了摄影设备,拍摄家乡美景,让越来越多的游客了解小山村,来到这里旅游。歙县许村村民谢奇峰,2017年从上海回到家乡开办茶叶加工车间,帮助40多户农户脱贫增收,去年产值
    •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2021-09-27
  •  
  • 凡人故事 | 江苏苏州张家港:一个农业研究生和他的10亩“科研田”​
    • 2021-09-24
  •  
  • 2020年度“全国十佳农民”乔文志:让国人吃上家乡的好大米
    2020年度“全国十佳农民”乔文志:让国人吃上家乡的好大米
    • 乔文志(左)在体验店介绍五常大米。 资料图1998年,黑龙江省五常市半截河子村农民乔文志怀揣创业梦想,投身稻米行业,立志让家乡的五常大米为千千万万的食者造福。20余年来,这个有梦想的农民不懈奋斗,丰硕的成果已在黑土地上展现。回顾自己的大米产业发展之路,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乔文志的思绪回到了当年在
    • 李锐 2021-09-20
  •  
  • 黄銮英家庭:种菇“娘子军” 打赢脱贫翻身仗
    黄銮英家庭:种菇“娘子军” 打赢脱贫翻身仗
    • 黄銮英是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起步镇下长治村巾帼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忠诚,政治素养高,把党的“乡村振兴战略”化作带动乡亲致富、产业发展的力量。凭着对食用菌行业的热爱和对服务群众工作的挚诚,用党建模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农民脱贫致富路上的“好大姐”。白手起家 建起“种菇娘子
    • 郑瑞洋 林双伟 肖丹 2021-09-16
  •  
  • 林占熺:钻研菌草种植 坚持科学扶贫​
    林占熺:钻研菌草种植 坚持科学扶贫​
    • 林占熺:钻研菌草种植 坚持科学扶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责任编辑:路晗
    • 2021-09-16
  •  
  • 《山海情》蘑菇专家原型、“最美教师”林占熺:心心念念的,永远是菌草
    《山海情》蘑菇专家原型、“最美教师”林占熺:心心念念的,永远是菌草
    • 林占熺在查看农户种植的菌草鹿角灵芝生长情况。资料图片“完成了闽宁镇菌菇发展任务,凌一农计划悄悄离开。但他推开大门,竟来了一群送行的村民,手里拎着东西,眼里饱含不舍。”这是电视剧《山海情》中的一幕。剧中人物凌一农的原型,正是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他是菌草技术的开创
    • 丁雅诵 2021-09-16
  •  
  • 山东寿光:“80后”硕士返乡创业 研发西红柿新品种
    山东寿光:“80后”硕士返乡创业 研发西红柿新品种
    • 山东寿光:“80后”硕士返乡创业 研发西红柿新品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责任编辑:张亚琼
    • 2021-09-13
  •  
  •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曾勇军:最是眷恋那一方丰收沃土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曾勇军:最是眷恋那一方丰收沃土
    • 曾勇军(中)和学生们。对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曾勇军来说,学农起初只是一个偶然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偶然变成执着。一年365天,他有100多天泡在田里。在他看来,搞农业研究,不能只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坐在办公室里写论文,而更应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用实践检验理论,用农民的丰产增收考核自己的工
    • 齐美煜 2021-09-13
  •  
  • 听见小康 | 市场逐渐饱和、发展如何转型?“银杏书记”许下一个小心愿
    听见小康 | 市场逐渐饱和、发展如何转型?“银杏书记”许下一个小心愿
    • 江苏省邳州市港上镇曹楼村拥有种植银杏的悠久历史。2008年,年轻党员曹永不顾家人反对,决心从银杏经纪人“转行”,进村委会,带着村民一起发展银杏产业。现在,曹楼村家家户户都盖起了二层小楼,家门口高耸的银杏树见证了曹楼村的小康发展之路。现在银杏市场逐渐饱和,曹永又在盘算乡村发展如何转型,适应这种新变化。口述
    • 2021-08-27
  •  
  • 潜心科研三十载辛勤耕耘育粳稻——柳玉山
  •  
  • 杨志啸:盐碱地上的种菜“专家”
  •  
  • 袁隆平论文的原始手稿写了啥?
    袁隆平论文的原始手稿写了啥?
    • 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珍藏着一份珍贵资料——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所写的、第一篇关于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袁隆平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手稿手稿放在一本看似普通的棕黄色牛皮纸文件袋里,档案封皮题目处手写着“袁隆平早期综合材料原始手稿”。《袁隆平早期综合材料原始手稿》文件袋档案共134页,起止日
    • 2021-08-15
  •  
  • 唐希明:一个和“沙魔”搏斗的人
    唐希明:一个和“沙魔”搏斗的人
    • 图为宁夏中卫治沙林场副场长唐希明。陈延特 摄(图片来源:新华网)荒漠化治理,是一道世界难题。在沙漠里植绿有多难?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0倍,刚栽好的苗,有可能被沙子追上。但最难的,是对绿色的想象。宁夏,三面环沙,是风沙进入祖国腹地和京津地区的咽喉要道。也正是在宁夏,从被围困到善治、利用,首次实现了“人进沙
    • 毛雪皎 2021-08-13
  •  
  • 曹有龙:让宁夏枸杞 红遍宁夏
    曹有龙:让宁夏枸杞 红遍宁夏
    • 原标题:曹有龙:让宁夏枸杞“红”遍大江南北曹有龙在试验田察看枸杞育苗及生长情况。受访者 供图世界枸杞看中国,中国枸杞看宁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一提到枸杞研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人。他长期从事枸杞新品种选育及栽培工作,带领团队搭建起国家级枸杞研发平台,建成世界唯一的枸杞种质资源圃,获得国家新品种保护10个,审定良种3个,其中“宁
    • 王迎霞 实习生赵媛 2021-08-09
  •  
  • 他用一朵菊花富了浙江宁波这个村 村民收入是打工的四五倍
    他用一朵菊花富了浙江宁波这个村 村民收入是打工的四五倍
    • 海头村金丝皇菊丰收时的场景。(资料图片)6月18日,难得的晴天。47岁的胡清贰抹着汗走进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力洋海头村村委会:趁着不下雨,终于把金丝皇菊都种下了。4个月后就能收。加上盆花的收入,今年的光景肯定不会比去年差。胡清贰神采飞扬。5年前,他还是宁海一家园林公司的驾驶员。20岁离开海头村后,他到处打工,
    • 张海玉 蒋攀 陈宇涛 2021-08-04
  •  
  • 刘守仁:天山脚下的牧羊院士
    刘守仁:天山脚下的牧羊院士
    • 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静的病房里,87岁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新疆农垦科学院名誉院长、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正在住院接受治疗。而此时,在新疆农垦科学院的实验室里,科技人员正在为肉用绵羊品种“新疆白”的选育忙碌着,他们使用的研究方法正是刘守仁总结出来的。高龄、病痛,也阻挡不了刘守仁攀登科学高峰的脚步。刘守仁,与羊群相伴
    • 2021-07-16
  •  
  • 江西鄱阳:70岁农民发明“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机
    • 2021-07-13
  •  
  • 关义新:“黑土粮仓”的播种者
    • 2021-06-28
  •  
 «上一页   1   2   …   29   30   31   32   33   …   34   35   下一页»   共699条/35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