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论坛 » 理论与探索
  • 农业机械化加快向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
  •  
  • 探索“五导师”机制 培育硕博“新农人”
  •  
  • 全链条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全链条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 作为粮食生产与消费大国,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有望再获丰收。如何让百姓吃得饱,更吃得好、吃得放心?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质量安全怎样保障,才能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标准体系精准导航金秋十月,稻谷飘香。吉林梅河口市曙光镇西太平村曙光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的1200多亩水稻已经收割完毕,正在烘干入仓。理事长姜连武告诉记者,
    • 2022-10-13
  •  
  • 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
  •  
  • 数字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专家谈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成就
  •  
  • 积极推动国际合作 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创新
    积极推动国际合作 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创新
    • 8月,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在陕西西安举行,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嘉宾、客商,以及国内客商参会。图为参会者在体验5G+无人驾驶胶轮车系统。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2016年,在比利时根特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客座教授菲利普·德·玛耶尔的努力下,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比利时根特大学成立了中国—
    • 张佳欣 2022-10-03
  •  
  • 完善奖励体系 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投入科普工作
  •  
  • 做好新时代科普工作
  •  
  • 以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升级
    以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升级
    • 走进5G智能服装厂生产车间,生产动态实时映射到虚拟工厂中,实现对每笔订单、每台设备的实时管控;移步智能汽车工厂,利用防错扫描、视觉穿戴等设备,数字化生产线可以满足用户500多万种个性化配置,定制化生产成为现实……前不久,工信部印发《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一批制造业企业在各自领域先行先试,探索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推
    • 韩鑫 2022-09-27
  •  
  • 以农民丰收节为契机 加快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  
  • 稳链强链 我国加大力度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  
  •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  
  • 抗旱当做长远计
    抗旱当做长远计
    • 今年长江流域高温少雨,部分地区出现干旱灾害。过去是旱区抗旱,现在常常出现“雨季抗旱”“丰水区抗旱”的现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天气反常性、不可预见性远远超出了以往的认识。对此,我们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应对难以预测的气象灾害。抗旱当做长远计。地方管理者应改变抗旱“扛一扛就过去”的观念,进一步加强对
    • 柳洁 2022-09-20
  •  
  • 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水平
    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水平
    •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今年夏季,南方持续高温干旱的气候灾害给秋粮丰产丰收带来不小挑战。不过,通过新建农田水利设施、有效利用已有农田水利设施等一系列举措,秋粮生产依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未来一段时间,还需筑牢粮食丰产丰收的农田水利设施基底,增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韧性。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力度,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
    • 郭珍 2022-09-14
  •  
  • 基础研究:激发创新不竭动力
    基础研究:激发创新不竭动力
    • 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测产现场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在珠峰登山大本营,科研人员放飞无线电探空气球。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十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强度从1.91%提高到2.44%;基础研究经费增至十年前的3.4倍,达历史最高值。其中,“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经费的投入增长了1
    • 操秀英 刘垠 2022-09-14
  •  
  • 望海楼:让科技推动发展造福全人类
  •  
  • 扎牢粮食质量安全篱笆
    扎牢粮食质量安全篱笆
    •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粮食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一日三餐,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质量安全问题必须保持“零容忍”。2022年食品安全宣传周·粮食质量安全宣传日活动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展开。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粮食质量安全浓厚氛围的同时,更应该强化粮食质量安全体制机制建设,扎紧粮食质量安全制度“篱笆”,守住“舌尖上的安全”
    • 刘慧 2022-09-09
  •  
  • 做好乡村规划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
  •  
  • 县城引进高学历人才,如何“留住”“用好”?
    县城引进高学历人才,如何“留住”“用好”?
    • 近期,中西部两个偏远县城招聘高学历人才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一个是湖北黄梅县,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9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中45名需研究生学历;另一个是云南河口县,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2名高学历人才,基本要求是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近年来,高学历人才向基层下沉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无论是人才下沉的数量还是深度,都在不断加强
    • 李长安 2022-09-06
  •  
  •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把“农业芯片”牢握手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把“农业芯片”牢握手中
    •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一个优良的水稻品种,可以造福千家万户。”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遗传育种学家谢华安和他的团队历经成千上万次的筛选和试验,选育出了中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种,改变了当时我国局限于引用国外品种作为杂交水稻恢复系的局面,让无数中国人端牢了自己的饭碗。如今,80多岁的谢华安步伐矫健,奔走在田间地头,数十年如一日地守望着那
    • 畅婉洁 2022-09-03
  •  
 «上一页   1   2   …   25   26   27   28   29   …   39   40   下一页»   共793条/40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