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论坛 » 理论与探索 » 正文

河北石家庄:146名“新农民”喜获职称

发布日期:2023-01-12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解楚楚  浏览次数:16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农民李永平收到了石家庄市人社局邮寄来的中级职称证书。“以前从没想过种地也能评职称,证书拿在手里,就是满满的动力,为新年开了个好头。”李永平激动地告诉记者。李永平今年46岁,是石家庄市首批拿到中级职称的农民之一。他是石家庄市鹿泉区李村镇郑村人,在当地成立了永飞家庭农场。扎根农业生产23年来,他把家庭农场从200亩拓展

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农民李永平收到了石家庄市人社局邮寄来的中级职称证书。“以前从没想过种地也能评职称,证书拿在手里,就是满满的动力,为新年开了个好头。”李永平激动地告诉记者。

李永平今年46岁,是石家庄市首批拿到中级职称的农民之一。他是石家庄市鹿泉区李村镇郑村人,在当地成立了永飞家庭农场。扎根农业生产23年来,他把家庭农场从200亩拓展至2000余亩,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0余种,年均培训农户500余人次,直接带动农户增收110余万元。

2022年10月,石家庄市人社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制定出台《石家庄市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实施方案(试行)》,明确农民评职称不设学历、论文、科研成果等“硬门槛”,重点考察技术水平、业绩贡献、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并在河北省率先对取得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给予资金、评优等支持奖励。

“以前一说到农民,人们就感觉是靠体力吃饭、不大有面儿的职业。”李永平坦言,现在石家庄开始为新型职业农民评职称,让广大“新农民”感到“农业生产有奔头”。

李永平评上中级职称,具有示范意义。1999年,李永平退伍回乡当起了农民,在郑村村委会指导下流转了200亩耕地,注册了永飞家庭农场。深知科技兴农重要性的李永平,主动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达成合作,率先使用植保无人机等先进农业机械,种植“藁优2018”“石农086”等农作物新品种,建立起农产品全过程可查的质量追溯体系,产业模式逐渐由单一耕种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记者从石家庄市人社局获悉,首次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中,全市共有146名农民评上职称,其中初级职称31人、中级职称115人。他们分属农艺(农经)、畜牧(兽医)、工程3个专业,均为深耕农业领域多年的好榜样。

“农民评职称,不能‘一评了之’。获取职称的农民,评上职称也不是最终目的。”石家庄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人社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创新评价方式,充分释放农民评职称的连锁效应,带动更多农民掌握农业生产经营本领。(记者解楚楚)

责任编辑:刘杰 曹颖

总平台审核编辑:白光华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