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染色
Gram staining
定义:用结晶紫和藏红或品红等染料,经过一系列步骤将细菌染成紫色或红色,以确定其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两大类的染色方法,最常用于鉴定细菌。
学科:微生物学_微生物学技术
相关名词: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肽聚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鉴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根据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性质,可以缩小细菌鉴定的范围。该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发明的,最初是用来鉴别肺炎球菌与克雷白氏肺炎菌之间的关系,而后一些学者在其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
革兰氏染色能够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包括微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乳杆菌属、乳链球菌属、棒杆菌属、丙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分枝杆菌属等属的菌株,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北京棒杆菌、德氏乳杆菌等。此外,所有的放线菌均是革兰氏染色阳性。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假单胞杆菌属、黄单胞菌属、醋酸杆菌属、埃希氏菌属、沙门氏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巴氏杆菌属、里氏杆菌属等属的菌株,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霍乱弧菌、脑膜炎双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革兰氏染色的差异是由细菌细胞壁的差异引起的。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当用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使网孔缩小。另外,它的细胞壁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后不会出现缝隙,因而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当使用乙醇脱色处理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不能阻止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而脱色后呈无色状态。然后用红色染料复染,就会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延伸阅读作者: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级实验师 邸瑶)
责任编辑:张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