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活百科 » 正文

健康问答|什么是间歇性跛行?

发布日期:2025-04-23  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  浏览次数:26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间歇性跛行,顾名思义,即步行一段路程后,出现下肢疼痛,不得不停止走路,站定休息,随后症状消失,再继续前行,如此反复间歇性出现。如果您出现上述情况,最好做一个血管彩超来明确有无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间歇性跛行主要发生在哪些人当中?间歇性跛行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女的发生率比为7比1。间歇性跛行的病因是什么?间歇性跛行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

间歇性跛行,顾名思义,即步行一段路程后,出现下肢疼痛,不得不停止走路,站定休息,随后症状消失,再继续前行,如此反复间歇性出现。如果您出现上述情况,最好做一个血管彩超来明确有无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

间歇性跛行主要发生在哪些人当中?

间歇性跛行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女的发生率比为7比1。

间歇性跛行的病因是什么?

间歇性跛行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绝不是走路走久了体力不支的表现,而是一种血管供血不足或神经根病变的早期症状,不能因站定休息后症状随即消失而认为间歇性跛行不足为虑。因为这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器质性病变,当病情加重时,患者能走的路程会越来越短,且越来越快感到疼痛和麻木,最终寸步难行。延误治疗可能最终导致肢体末端坏死、溃烂或下肢瘫痪。

间歇性跛行是如何发生的?

人体下肢肌肉组织的血液循环极其丰富,当供血的动脉发生病变时,管腔变狭窄,早期尚可承担基本的供应量,但步行一段路程后,小腿肌肉的营养要求增多,耗氧量增多,代谢产物也增多,这时狭窄的血管已不足以承担所增加的“运输”任务,肌肉便发生缺血、缺氧和代谢产物堆积,出现疼痛,站定休息一会儿后,逐渐得到代偿而改善,症状便自然消失了。随着病情进展,下肢血管供血在休息后不能得到代偿,缺血、缺氧继续加重,甚至出现溃烂或坏死。

间歇性跛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间歇性跛行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吸烟,其中吸烟的危害最大。由于间歇性跛行主要的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所以当发生“三高”中任何一种且同时吸烟的话,那么患上间歇性跛行的风险就会提高数倍,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恶化程度。

间歇性跛行应该如何治疗?

间歇性跛行的治疗方案有多种。早期和病变局限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动脉介入微创治疗来恢复患肢血供,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若贻误治疗,病至晚期会出现下肢坏死、溃烂,甚至面临可能要截肢的情况。因此,出现间歇性跛行,不能认为是单纯的劳累、体力不支所致,需要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以便明确血管的情况。(内容摘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心”病莫心忧》,主编欧柏青)

责任编辑:任全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