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自然与地理 » 正文

大寒习俗知多少:取冰藏冰 “大寒迎年”

发布日期:2022-01-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上官云  浏览次数:6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时光匆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也如约而至。大寒时气温很低,旧时,人们取冰、藏冰,以备夏日使用。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安德明表示,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临近农历新年,也有“大寒迎年”的说法。资料图:一位女乘客坐在凝结出冰花的车窗旁,当日是大寒节气。中新社记者孙昊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时光匆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也如约而至。

大寒时气温很低,旧时,人们取冰、藏冰,以备夏日使用。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安德明表示,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临近农历新年,也有“大寒迎年”的说法。

资料图:一位女乘客坐在凝结出冰花的车窗旁,当日是大寒节气。中新社记者孙昊声 摄

准备迎接农历新年

大寒同小寒一样,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从时间上看,大寒于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

古人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也就是说,大寒时气温很低,冰可以一直冻到水中央。

“大寒时,通常是进入‘四九’时节。古代,冬季农活比较少,人们发明了一些游戏,比如九九消寒图等,来消磨时间。”安德明说。

上述“消寒图”中,比较流行的有两种,即染梅与填字。例如,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

在饮食方面,作家刘一达曾表示,记忆中的老北京人喜欢在大寒前后吃冰柿子跟冻酸梨,“也会邀三五亲朋,围炉吃火锅,别有一番风味”。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素来有“大寒迎年”的说法。

该节气往往与岁末时间相重合,这期间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辞旧迎新的意味。在大寒时节,家家户户忙着为迎接农历新年做准备——腌腊肉、备年货,再添置些新衣服。

资料图:晾晒的腊肉。张爱平 摄

“扫尘、贴年红等过年前的一些活动,它们出现的时间正好和大寒在时间段上有重叠之处。其形成和这个节气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丰富了大寒的文化内容。”安德明称。

二十四节气里的文化与常识

过去,根据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人们合理地安排生产和生活:在立春时“咬春”,也会在大寒时观赏梅花。

有观点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人们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物活动规律,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文化技术。

此外,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生活文化、养生常识,也透露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要求尊重自然,这在今天仍然适用。

“传统养生观念讲究‘秋收冬藏’,这也提醒人们,大寒时节到来,要顺应自然规律,在冬天尤其要休养生息,不要消耗太多精力和体力。”安德明表示。

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适应人们的需要,与节气相关的习俗,有的会得到加强,有的会渐渐淡化。同时,从一些迹象来看,新的习俗也可能会慢慢形成并日益普及,“而人们对新习俗的接纳,往往也是出自对大寒等节气文化符号的认可”。(记者上官云)

责任编辑:何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