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
Shennong Bencao Jing,Shennong's Classic of Materia Medica
定义:现存最早的中药著作,约成书于西汉以前。
学科:中医药学_医史文献_医书
相关名词:《本草纲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或《本草经》,大约成书于西汉以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以“本草”名之,是因书中所述药物以植物药为主,冠以“神农”之名,既是基于“神农尝百草”而发现药物的传说,也是托古遗风的表现。《神农本草经》非一人一时所能完成,是诸多医家不断加工整理而成。该书原著于唐代初年失传,现在流传的本子是后人从宋代《证类本草》及明代《本草纲目》等书中辑录出来的。
《神农本草经》三卷,共收载药物365种,按照药物来源分,有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其中植物药占比极高。
书的总论部分提出了按照药效性质分类的方法。120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所以久服不伤人,可益寿延年,归为上药。120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有的有毒,有的无毒,可阻遏疾病,兼补羸弱,归为中药。125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数有毒性,能除寒热、破积聚,不可久服,归为下药。365种药物对应的是一年365天。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有“一君二臣三佐五使”,或“一君三臣九佐使”,还有药的酸咸甘苦辛五味,药性的寒热温凉等四气,以及有毒无毒。关于药量的使用则提倡“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若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三品的分类标准不是按照药物的高低贵贱,而是以毒性大小、是否适合长久服用来划分的。
药物各论部分叙述药物的名称、性味、主治、功效、加工、别名、生长之地、炮制方法等。书中所述绝大部分是常用药,对药物性质的定位和功能主治的描述比较准确,如麻黄平喘、常山截疟、黄连止痢、海藻疗瘿、瓜蒂催吐、猪苓利尿、黄芩清热、雷丸杀虫、当归调经等。
《神农本草经》系统地总结了成书之前医家和民间的用药经验,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书中所述药物学理论,包括药物性能、功效及加工炮制方法等,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延伸阅读作者:黑龙江大学 苏春梅)
责任编辑: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