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借科技之力催动山村巨变——记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科技特派员服务浙江20年
    借科技之力催动山村巨变——记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科技特派员服务浙江20年
    • 叶淑媛(右)指导林农进行油茶树修剪。龚榜初(右四)推广柿子高效栽培技术。郭子武(右)介绍竹林下复合经营黄精技术。在江锡兵的指导下,荷地镇的锥栗产量大幅提升。从“实践探索”到“普遍共识”,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从“守住绿水青山”到“铸造金山银山”……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浙江推行20年来,已成为农业科技工作的一张“金名片”。20年间,一位
    • 刘青华 2023-08-31
  •  
  • “葡萄妹妹”陈莉瑾:在田间地头书写精彩
    “葡萄妹妹”陈莉瑾:在田间地头书写精彩
    • 傍晚6点,简单收拾一下,陈莉瑾戴上头灯,骑上电动三轮,出发前往葡萄园。一天的骄阳炙烤后,大棚中最高温度能升至50摄氏度。酷热中,她采摘、装篮,循环往复,任凭汗珠浸湿衣服,却也从中收获无尽甜蜜。2012年从福建经贸学校毕业后,“葡萄三代”陈莉瑾探索新销售模式、新种植模式,积极引进新品种,成为福建省福安市象环村葡萄产业新生代致富带头人,被网友亲
    • 庄严 雷津慧 何小丽 陈雅芳 2023-08-22
  •  
  • 贵州遵义:“90后”青年返乡创业 小蘑菇迸发“大能量”
    贵州遵义:“90后”青年返乡创业 小蘑菇迸发“大能量”
    • 天刚亮,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马鬃苗族乡石板村的毕松就在自己的马桑菌基地忙活了。“这个菌棒现在比较缺水,会影响出菇以及质量品相,夏季中午不能进行补水,这会儿趁早安排工人进行补水工作。”话音刚落,只见毕松拿出手机打电话安排工人的工作。今年24岁的毕松2021年毕业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便返乡发展食用菌。计算机专业毕业怎么会想到种植食用菌?这是
    • 娄勤丽 2023-07-20
  •  
  • 无人机驾驶员:“我们在地上开飞机!
    无人机驾驶员:“我们在地上开飞机!
    • “往前走,转方向,轻压左方向舵!”“角度跟上,转方向,注意飞机高度!”在北京市昌平区的蓝天飞扬飞行基地,穿着一身黑色运动衣的吴海宁正指导学员练习。待无人机平稳落地,他们走到“模拟飞行训练系统”前,认真分析无人机刚刚的飞行轨迹。老练的“飞手”,都是靠不断总结“飞”的经验而成长起来的。30岁的吴海宁是一名无人机驾驶员,用他的话讲,“我们在地
    • 史志鹏 2023-07-19
  •  
  • 谭芳林:从黄土高坡走出的湿地专家
    谭芳林:从黄土高坡走出的湿地专家
    • 谭芳林在闽江河口湿地开展互花米草治理研究。黄海 摄他,跨越山海、上下求索,从一名生长于黄土高坡的西北娃儿,成长为湿地领域的科研专家。他,甘于奉献、锐意进取,27年科研路上取得硕果累累:创立了福建省林科院的湿地生态学科,设计建设了全国首个大型全自动潮汐模拟实验室。先后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梁希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发
    • 黄海 2023-06-30
  •  
  • 邱广基:培育一个品系,开创一个产业
    邱广基:培育一个品系,开创一个产业
    • “山东的大葱赛人高,莱州的珍珠兔赛羊羔。”这不仅仅是当地一句打趣的俗话,更凝结了邱广基坚持不懈的育种梦想。邱广基是山东省莱州市沙河镇后邱家村人,现任山东广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从小到大,他都和兔子有着不解之缘,后来“自断后路”,毅然决然返乡养兔,并成功培育出了珍珠长毛兔新品系,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 王眉宇 2023-06-27
  •  
  • 邓松武:苗圃地里的不老松
    邓松武:苗圃地里的不老松
    • 邓松武(右)现场指导苗木换床技术要领。高晨峰 摄他热爱苗木事业,从一名普通育苗工人成长为育苗领域的林草专家,他的人生轨迹简单而执着,他把自己形容为一粒种子,在肥沃美丽的苗圃地里,发芽生长。经过几十年潜心钻研育苗技术,在茵茵绿意衬托下,他如同一棵不老的青松昂然挺立。他就是全国林草系统劳动模范、长白山森工集团黄泥河林业有限公司苗圃林场育苗
    • 展有发 2023-06-14
  •  
  • 在黄土地上书写美丽人生
    在黄土地上书写美丽人生
    • 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丽农合作社李美丽,一个80后新型农民,辛勤地耕耘在她热爱的土地上。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丽农合作社李美丽,一个80后新型农民,辛勤地耕耘在她热爱的土地上。 小荷才露尖尖角 李美丽出生在河北省博野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看着父母整天在地里劳累忙着农活,一年到头也没有多少收入,在那个全民都贫穷的年代,小小的李美丽就尽其所能帮助父母做家务。父母是村里第一代种植蔬菜大棚的人,李美丽耳濡目染也喜欢土地的芳香和大棚蔬菜的碧绿,放学后和节假日就到大棚给西红柿掰叉,给
    • 刘荣芬 2023-06-07
  •  
  • 安徽:新农人播撒田野新希望
  •  
  • 张北:从“新农人”变身“兴农人”
    张北:从“新农人”变身“兴农人”
    • 近日,烈日当空,在一片碧绿的田野里,一名头戴草帽的小伙子在田间劳作。只见他手操遥控器,低空中几个黑影飞过,喷出的药水如雨丝般洒向田间。小伙子名叫张北,是一名无人机操作手。张北今年22岁,家住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朱坊乡新兴村,是当地一名普通民兵,同时也是赣州农青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的父亲是新兴村的种粮大户,承包种植水稻500多亩,基
    • 余书福 曾睿 刘宇松 2023-06-03
  •  
  • 田震:振兴乡土的“领头雁”
    田震:振兴乡土的“领头雁”
    • 田震(左)向村民介绍产业前景。王爱红 摄田震是河南省焦作市温县武德镇田冯蔺村“90后”村党支部书记。他退伍后曾在外地做药材生意,2021年当选田冯蔺村党支部书记。回到村里,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在加强党组织引领、提升人居环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等方面发力,努力打造乡村幸福新生活。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建引领。田震把加强党组织引
    • 王爱红 段霖杰 2023-06-02
  •  
  • 湖北咸宁:“90后”新农人梁能银的新“稻”路
    湖北咸宁:“90后”新农人梁能银的新“稻”路
    • 在湖北咸宁,咸安区永宏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能银是位“90后”,高中毕业后,父母本想让他跳出“农门”外出打工,可他偏偏有个“种粮梦”,下决心要在农业种植上闯出一条新“稻”路。在一大片稻田边找到梁能银时,他正忙着“接单”。“徐总,我马上调度人来帮你割油菜。”安排好农机手下午去收割油菜后,他又习惯性地查看了一遍田里的早稻生长情况。尽管忙
    • 方楚楚 李婷婷 陈润润 张冲 2023-06-01
  •  
  • 姚鹏飞:“慧”种田的庄稼汉
    姚鹏飞:“慧”种田的庄稼汉
    • 姚鹏飞:“慧”种田的庄稼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责任编辑:张爱娣
    • 2023-05-30
  •  
  • 选调生齐海坤:博士种土豆 有啥不一样
    选调生齐海坤:博士种土豆 有啥不一样
    • “博士来咱这里种土豆?”“亩产5000斤还不耽误种玉米,行不行呀?”两年前,梁庄村的村民们听说我要到村里来种土豆,他们半信半疑。齐海坤(右)为村民讲解土豆种植注意事项2021年6月,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我,来到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临河乡梁庄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我很庆幸自己的专业是农学,觉得终于可以将苦读了20多年的知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了。
    • 齐海坤 车婧 2023-05-25
  •  
  • 返乡“创客”吴素平:小布鞋做出“大文章”
    返乡“创客”吴素平:小布鞋做出“大文章”
    • 返乡“创客”吴素平:小布鞋做出“大文章”作者:海晴 旭阳 旭晨 文君 瀚正责任编辑:王永芳 孙川川总平台审核编辑:张健瑜
    • 海晴 旭阳 旭晨 文君 瀚正 2023-05-25
  •  
  • “95后”验瓜师朱招招:让家乡农产品走向全国
    “95后”验瓜师朱招招:让家乡农产品走向全国
    • “95后”验瓜师朱招招:让家乡农产品走向全国河南省夏邑县被称为“西瓜之乡”,当地的西瓜种植面积20万亩,年产量70万吨,从业人员有10多万。每年从5月起,当地便会迎来西瓜产销旺季,为了保证每一个卖出去的西瓜品质优良,电商平台的商家争相预订当地经验丰富的农民来当验瓜师。今年26岁的朱招招就是其中一位,凭借着自己的挑瓜“秘诀”,每年他都会成为抢手的
    • 杨琳 2023-05-25
  •  
  • 理响巴蜀 | 我们村的“菌子”书记
    理响巴蜀 | 我们村的“菌子”书记
    • 理响巴蜀 | 我们村的“菌子”书记四川学习平台责任编辑:霍雨沛
    • 2023-05-20
  •  
  • 方霞:追“蜂”人的“农”情蜜意
    方霞:追“蜂”人的“农”情蜜意
    • 方霞:追“蜂”人的“农”情蜜意作者:江琳 陈小一 陈罗斌 潘都都作者单位:温岭市融媒体中心责任编辑:江欣雅 方海 李晓波总平台审核编辑:王程鹏
    • 江琳 陈小一 陈罗斌 潘都都 2023-05-20
  •  
  • 守望世纪粮仓——写在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之际
    守望世纪粮仓——写在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之际
    • 袁隆平 (资料照片),王精敏 摄2009年9月13日,袁隆平来到湖南怀化溆浦县横板桥乡兴隆村强优势杂交水稻示范田观摩,村民高兴地将丰收的“稻穗”赠送给他。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关于“袁隆平”的话题,必定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因为“袁隆平”三个字,是嵌入百姓粥饭、天下粮仓的重要符号。袁隆平的人生底色和风骨透着其独有的人格魅力,品读先生之人
    • 辛业芸 2023-05-20
  •  
  • “新农人”茅赛赛:当种菜这件小事有了“科技感”
    “新农人”茅赛赛:当种菜这件小事有了“科技感”
    • “新农人”茅赛赛:当种菜这件小事有了“科技感”作者:宋敏敏 施陆炜作者单位:启东市融媒体中心责任编辑:张媛媛 金鸣 翟玉佳 王焕总平台审核编辑:张健瑜简介在江苏启东,“新农人”竞相涌现,他们立足新时代的风口,与乡村双向吸引、双向奔赴,将家乡情怀、现代经营理念和农业科技融入乡村振兴,让乡愁有处可依、产业提档升级。近日,启东4名青年荣膺首届“
    • 2023-05-19
  •  
 «上一页   1   2   …   6   7   8   9   10   …   34   35   下一页»   共699条/35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