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四川省龙华村的“阳光账本”

发布日期:2023-02-0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钟华林 刘畅  浏览次数:10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1月31日,阳光笼罩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村党总支副书记黄承银打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他安装的60平方米光伏发电板已累计发电1.49万千瓦时,实现收益5980.85元。黄承银指着屋顶笑着对记者说:“相当于买了一份养老保险吧。”靠阳光“挣钱”的不止黄承银,走进龙华村像翻开了一本“阳光账本”。得益于做好阳光文章,龙华村正向着产村相融、环境优美

1月31日,阳光笼罩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村党总支副书记黄承银打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他安装的60平方米光伏发电板已累计发电1.49万千瓦时,实现收益5980.85元。黄承银指着屋顶笑着对记者说:“相当于买了一份养老保险吧。”

靠阳光“挣钱”的不止黄承银,走进龙华村像翻开了一本“阳光账本”。得益于做好阳光文章,龙华村正向着产村相融、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坚实迈进。

“一片果园一座房,一院光伏晒太阳。”村里村外流传的这句话是对龙华村最传神的描述。“一片果园”指的是龙华村的枇杷产业,全村有82%的农户种植枇杷,总面积超7000亩。得益于枇杷产业,龙华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年收入超5万元的家庭达92.6%。村民们依山而建的一栋栋小楼美观大方,这些小楼如今正成为村里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的载体。作为四川省首批打造的“零碳村”之一,龙华村在当地政府和供电公司等的支持下,正大力建设光伏发电等“零碳”示范项目,推进全村绿色能源零碳供给。

过去的龙华村以种植甘蔗、玉米为主,收入仅能满足农户家庭基本温饱。前些年,村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充足的阳光试种早熟枇杷。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给龙华村带来了充足的光照和极大的昼夜温差,也让产自于此的水果呈现出“早、稀、特、优”的鲜明特色。

今年春节假期,龙华村涌入了大量游客,“阳光账本”里又增加了一项新的收入。“自驾游到龙华村来晒太阳、采摘水果的客流历来充足,新成昆线的通车又带来了新的客源。”龙华村党总支书记杨利贵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账,“979户村民,户均闲置两间房,算上已经营业的10家农家乐,至少有2000间客房能用,今年我们计划引进一家旅游公司,打造风格统一的农家乐、民宿,让村民们端稳旅游饭碗。”

站在村文化广场放眼望去,几十户农户屋顶上的光伏发电板闪闪发光、一棵棵“太阳树”散落在枇杷林间,十分惹眼。“村里一共安装了10棵‘太阳树’光伏发电桩,每棵年均发电约9000千瓦时,除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还能实现售电收入。”国家电网攀枝花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严洋介绍。

全年日照时数长达2300小时至2700小时,无霜期超300天,充足的光热资源是龙华村取之不竭的自然财富。珍惜自然资源、用活自然资源,这便是龙华村“阳光账本”里的致富之道。(经济日报记者钟华林 刘畅)

责任编辑:张秋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