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让非遗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3-02-15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潘铎印  浏览次数:11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66个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非遗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乡村振兴相互助力。我国各地非遗资源灿若星辰,广大乡村是优质资源的富集地。近年来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66个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非遗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乡村振兴相互助力。我国各地非遗资源灿若星辰,广大乡村是优质资源的富集地。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深入挖掘传承、创新利用当地非遗资源,积极推动非遗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全面推动文化、产业、人才共发展,让非遗在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

非遗之花扎根民间,致富之路就在脚下。各地各部门应积极探索非遗融入和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举措,在非遗产业培育中衔接乡村振兴整体规划,加强政策支持,以非遗工坊为重要载体和抓手,带动非遗工坊及当地非遗项目提升产品设计、创新营销思路、打造过硬品牌,以非遗发展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升级,不断提升非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让非遗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拓展农村就业渠道的着力点,进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社会资源,搭建非遗技艺传承产学研工坊,完善非遗继续教育体系,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培育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乡村工匠、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让非遗在人民群众的当代实践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更多非遗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创新非遗好产品,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各地各部门应强化保护意识,统筹协调非遗保护与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非遗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采取多种措施让非遗留下来、传得开、走出去,为当代百姓生活和地方文化发展提供智慧和滋养,用时代精神激发传统非遗新活力。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培育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打造一批非遗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建设一批非遗特色景区,创新“非遗+直播”“非遗+文创”“非遗+教育”“非遗+旅游”等模式,大力开展非遗技艺推广宣传及传承活动,让群众更加深入了解、认同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让“久居深闺”的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深入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可以为乡村振兴发展增添“非遗”新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责任编辑:齐蒙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