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地方资讯 » 正文

2024年宁夏“海鲜”产量西北第一

发布日期:2025-01-16  来源:宁夏日报  作者:李昊斌  浏览次数:27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1月13日,记者从相关会议上了解到,宁夏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成果,水产养殖业“鲜活”发展。利用内陆盐碱水模拟海水环境,宁夏已成功实现了大黄鱼“海鱼陆养”,开创西北内陆地区养殖“海鲜”的先河。2024年,宁夏青蟹、斑节对虾、香鱼等盐碱水“海鲜”产量达1838吨,亩均养殖单产提高至519公斤,水产苗种数量占西北地区比重达42%,均居西北第一,成为西北五省(区

1月13日,记者从相关会议上了解到,宁夏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成果,水产养殖业“鲜活”发展。利用内陆盐碱水模拟海水环境,宁夏已成功实现了大黄鱼“海鱼陆养”,开创西北内陆地区养殖“海鲜”的先河。2024年,宁夏青蟹、斑节对虾、香鱼等盐碱水“海鲜”产量达1838吨,亩均养殖单产提高至519公斤,水产苗种数量占西北地区比重达42%,均居西北第一,成为西北五省(区)水产品种最丰富、单产最高的渔业主产区。

在传统观念中,西北地区往往与干旱、半干旱的地理环境紧密相连,渔业似乎并不在发展蓝图之中——然而,宁夏凭借独特的自然禀赋以及科技攻关的不懈努力,逐步打破了这一固有印象。“宁夏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渔业生产,从最初驯化养殖鲤鱼1个品种增加到目前的51个品种,既有鲤鱼、草鱼、鲫鱼等常规品种,又有鲈鱼、鲟鱼等名优品种。”宁夏水产研究所副所长赛清云介绍,研究所先后攻克了赤眼鳟、大鼻吻鮈等珍稀濒危土著鱼类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瓶颈。

位于贺兰县的宁夏蓝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研发适应盐碱水质的水产养殖技术。目前,该公司已成功实现了南美白对虾、加州鲈鱼等名优水产的工厂化养殖,打破了传统养殖的季节限制,实现全年无休的生产模式。“我们立足区内盐碱地资源实际,定位潜力巨大的宜盐碱养殖品种,如淡化大黄鱼、黄鳍鲷等,重点攻克盐碱地‘海鱼陆养’技术和西北设施渔业水质调节技术,做强水产种业工程。”该公司负责人强佐洲说。

宁夏以农业科技创新赋能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将以品种优新、模式创新为主攻方向,推进优新品种扩量增收,建设海鱼陆养、盐碱地渔业和鱼菜共作产业基地,力争优新品种产量增长12%以上,渔业面积达50万亩。”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作者单位:宁夏日报

责任编辑:马梅 苏峰 秦文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