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活百科 » 正文

科技名词|青光眼 glaucoma

发布日期:2025-09-01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浏览次数:1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青光眼glaucoma定义:因前房角局部组织的畸形引起眼压升高而导致的疾病。学科:病理学_感觉系统_眼相关名词:眼科 视力 青盲【延伸阅读】青光眼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盲性眼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好发于中老年阶段。2025年《中国青光眼诊疗指南》数据显示,我国青光眼患者总数已超过2100万,呈现出青光眼的高发态势,而且有年轻化的倾向。年龄是青光眼的重要

青光眼

glaucoma

定义:因前房角局部组织的畸形引起眼压升高而导致的疾病。

学科:病理学_感觉系统_眼

相关名词:眼科 视力 青盲

【延伸阅读】

青光眼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盲性眼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好发于中老年阶段。2025年《中国青光眼诊疗指南》数据显示,我国青光眼患者总数已超过2100万,呈现出青光眼的高发态势,而且有年轻化的倾向。

年龄是青光眼的重要风险因素,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显著升高;遗传也是青光眼发病的重要因素;高度近视患者青光眼风险增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诱发激素性青光眼;眼部创伤可能导致继发性青光眼。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有短期内视力波动,夜间看灯光有彩虹圈,长时间用眼后轻微胀痛,开车时判断距离失误等。

中国传统医学对青光眼的认识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神农本草经》中就已经提及“青盲”;宋元时期的《秘传眼科龙木论》首次提出“五风内障”,系统归类了青光眼不同阶段的表现,成为中国传统医学认识青光眼的里程碑;宋代的《太平圣惠方》记录了“五风内障”的具体方药;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指出青光眼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目前青光眼尚无法根治,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控制病情。

未来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实现精准治疗;将AI技术与眼底照相结合能够提高青光眼早期筛查的准确率;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为偏远地区患者提供远程会诊和随访服务;前沿技术如智能压力传感隐形眼镜、干细胞再生疗法等的探索将为青光眼的治疗开辟新天地。

我国以公共卫生服务为基础、分级诊疗为核心,将青光眼纳入重点眼病防治范畴,重点聚焦早期筛查、规范诊疗与患者管理。依托《“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患者自我管理的协同发力,逐步构建起“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链条防治体系,致力于降低失明风险,持续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延伸阅读作者: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主任医师 叶龙玲)

责任编辑:张鹏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