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活百科 » 正文

辟谣|吃“聪明药”能帮孩子提高成绩?

发布日期:2025-10-16  来源:健康报  作者:徐成英  浏览次数:1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所谓“聪明药”主要指哌甲酯等中枢兴奋剂,能提高注意缺陷障碍患儿的注意力,但无法增强记忆力或智商,且无科学证据表明其可使人变聪明。正常儿童服用可能引发失眠、头痛、心悸及抑郁等精神症状。哌甲酯属第一类精神药品,具成瘾性,作用机制与冰毒相似。家长应树立正确健康观,切勿滥用药物;疑似注意缺陷障碍者应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近期,“母亲给高三女儿买‘聪明药’致成瘾吸毒”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所谓能提高记忆力和成绩的“聪明药”主要包括哌甲酯、右苯丙胺等三类精神药品。

其中,老百姓常说的“聪明药”是哌甲酯,属于中枢兴奋剂,能够刺激神经中枢,达到解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使人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临床,哌甲酯主要用于注意缺陷障碍的治疗。哌甲酯主要作用于大脑皮层及纹状体,阻断突触前神经元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增加其神经传递,从而提高注意力、减少多动及冲动行为。该药只能提高注意缺陷障碍患儿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但无法增强记忆力和提高智商。目前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证明服用哌甲酯可以让人变聪明。

正常孩子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分泌正常,若盲目服用哌甲酯阻断突触前神经元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可能会出现大脑“疯狂”工作的情况,出现失眠、眩晕、头晕、头痛、恶心、厌食、心悸、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副作用。长期使用哌甲酯可能会导致食欲下降、失眠等,并且可能引发或加重抑郁、自杀念头、敌对行为、精神异常及躁狂等严重精神疾病。因此,非注意缺陷障碍患儿不应服用哌甲酯。

哌甲酯在我国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作用机制与冰毒的主要成分苯丙胺相似,具有成瘾性。用药者突然停药后会出现注意力涣散、精神萎靡、抑郁等症状。

家长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让孩子通过合理的学习方法、规律的作息和适当的运动来提高学习效率和保持身心健康,切不可为了短期提高学习成绩,将孩子置于药物滥用的危险之中。

注意,可能存在注意力缺陷等问题的孩子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哌甲酯。

文: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药剂科 徐成英

整理:健康报特约记者朱广平

责任编辑:张兆都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