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地方资讯 » 正文

青海都兰县西河滩下村:“借光生金”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发布日期:2021-11-20  来源:青海学习平台  作者:王震鹏 晓常  浏览次数:12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近日,阳光明媚,冬日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汉乌苏镇西河滩下村很安静。驻村书记杨小栋内心却很兴奋,因为西河滩下村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要并网验收了,村民们“借光生金”的梦想更近了一步。一大早,杨小栋就与要上门服务的国网青海电力三江源(海西)共产党员服务队联系,确保光伏并网验收顺利进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西河

近日,阳光明媚,冬日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汉乌苏镇西河滩下村很安静。驻村书记杨小栋内心却很兴奋,因为西河滩下村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要并网验收了,村民们“借光生金”的梦想更近了一步。一大早,杨小栋就与要上门服务的国网青海电力三江源(海西)共产党员服务队联系,确保光伏并网验收顺利进行。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西河滩下村是一个纯农业村,主要以青稞、油菜和小麦种植为主,没有村集体经济。2018年7月,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提出“联企兴村1+1”行动,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和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工程。国网海西供电公司与西河滩下村结成帮扶对子,建立常态扶贫沟通机制,征集、商讨扶贫项目建议,结合西河滩下村现有资源和发展方向,初步确定特色种植业、光伏扶贫等8个扶贫项目。

项目确定后,西河滩下村成立合作社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业。国网海西供电公司结合电力营销工作特点,发动员工在走访辖区客户的同时,推销农副产品,了解青稞市场行情及酒厂用粮需求,为西河滩下村农副产品销售“牵线搭桥”。2019年至2020年,西河滩下村产业快速发展,种植规模由最初的1500亩扩大到3400亩,养殖户发展到60多户,占西河滩下村的56%,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5万元。

为了更好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9月,国网海西供电公司与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联合实施西河滩下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西河滩下村建成海西地区首个村集体收益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据国网海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分布式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129.495千瓦,采用自发自用余额上网方案,今后将为西河滩下村带来持续性20年的收益,每年收益近7万元。

作者单位:青海日报

责任编辑:田野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