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为主题的3D墙绘、以二十四孝为展示内容的文化长廊、新建的篮球场及运动主题雕塑……在全国文明村——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温泉街道西杻河头村新建的乡风文明广场上,记者看到,大型电子显示屏正在播放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等视频,同时还有邀请专业人员精心为村庄量身打造的村歌MV,每天滚动播放,向外界展示着村庄的美丽面貌。
一个普通的小山村,缘何上榜“全国文明村”?山东青岛西杻河头村党支部书记张正秀给出了答案:抓党建筑根基。村庄发展如同大树生长,树根鲜活有力、扎牢扎深,大树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走进山东青岛西杻河头村,街巷四通八达、整洁干净,房前屋后青竹挺拔、绿意盎然,还建起了党建文化广场、乡风文明广场。村容、村貌的改善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努力,老党员自觉承包区域维护广场景点环境卫生,年轻党员根据自己职业特点义务为村民提供服务,村民自觉清理房前屋后卫生已成为常态……西杻河头村党员拧成了一股绳,汇聚全体党员力量带动群众一起共谋村庄发展。
西杻河头村地处青岛蓝谷核心区,依山傍海、气候宜人、交通便利,村庄因地制宜,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构建起休闲采摘、针织加工、高端康养三大产业,辐射带动村庄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致富。2019年,村庄集体经济收入超过40万元。
像西杻河头村这样的全国文明村,在即墨区不止一个。
过去,村民们被人情负担所困扰,红白喜事、升学宴、谢师宴、参军宴、满月宴、建房宴、生日宴……名目繁多。“自从村里出台了《村规民约》,这一切都画上了句号。”山东青岛南龙湾头村党总支书记马克志说,《村规民约》内容涵盖村民行为规范、社会治安与消防安全、婚姻家庭与计划生育、红事俭办和白事新办等方方面面,使村内问题解决均有章可循。
以节俭办红、白事的规定为例,对婚事用车数量、宴席规格都有明确的规定,并附之以奖惩条例;白事新办方面,不只是提倡,更多的是不准,如不报庙、不搭灵棚、不送盘缠、不拄丧棍、不送烧纸、不大排筵席等,全程由村红白理事会提供免费服务。规定出台后,成为全体村民的自觉行动。
传播文明新风,建设文明村镇,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很重要。为此,南龙湾头村投资800余万元建设了文化活动中心和3个面积达2.6万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配套设置各种健身器材和设施;专项投资30余万元建设农村幸福院,配有图书阅览室、棋牌室等;开设了老年大学,成立秧歌舞蹈队;先后开展“身边的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等各类评选活动;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引领和弘扬乡风文明。
和南龙湾头村一样,南庄村在文明村创建过程中,也坚持抓文化、抓民生。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妇女互助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广泛开展“学家训、明村约、强文化、树新风”活动以及“五好家庭”“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等,对表现突出的村民给予公开表彰和奖励,营造了积极传承家训文化、崇尚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南庄村持续开展“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评选,发动群众学习典型、争当典型;建立五级治理体系、群防群治三级巡防勤务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硬化农村街巷500万平方米,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山东青岛即墨区坚持全域统筹、城乡共建,倡导新风尚、建设新家园,不断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农村环境面貌更加整洁,群众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记者王涛)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