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峭冬日,走进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招贤五彩玫瑰产业园,迎面而来的是满眼的生机景象。
包装车间内,工作人员正熟练地给刚采摘的玫瑰进行“塑颜”。经过分级、包装、信息采集后的鲜切花,都有自己的专属二维码,扫描即可验证“身份”,通过冷链运输发往全国各大城市。
聚力打造江北最大的玫瑰鲜切花生产基地,招贤五彩玫瑰产业园项目已建设20公顷智能化连栋膜温室,完成玫瑰定植100余万株,实现年产6000万支。
不仅如此,项目创新建立“村党支部+土地股份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村民们得到产业分红、土地租金、务工薪金三项收入,农民变工人,村民变市民。
招贤五彩玫瑰产业园的发展图景,是日照市现代乡村产业发展的生动诠释。数据显示,2021年,日照市新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累计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省级田园综合体2个。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产业依然是关键。日照市农业农村部门立足乡村实际,聚焦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全产业链化,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乡村产业振兴强劲引擎。
一颗品质优越的板栗加工后能卖多少钱?岚山区黄墩镇南陈家沟村民用实力回答:比从树上摘下来直接销售翻两番不止!
天气渐冷,果大、皮薄、味甜的黄墩板栗成了日照市各大糖炒栗子店的抢手货。“炒出来老远就能闻到香味,非常好剥,一口咬下去,又甜又烫,格外绵软。”商家们对板栗的品质赞不绝口。
收获之后,应季加工成糖炒栗子,黄墩镇南陈家沟的板栗由原先的不到5元一斤,价格马上翻番,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可是,这样还不够。怎样进一步增加板栗的附加值?
在南陈家沟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立现代化的板栗加工冷库和工厂,在糖炒栗子的基础上,再拓展精品栗子“IP”,推广“栗子旅游”,全面延伸栗子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如此一来,板栗产业的发展跳出了季节局限,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单是经过清洗、挑选、包装几个环节,板栗的销售价格就又增长了近一倍,真正成为村民的“致富果”。
2021年以来,日照市大力发展全产业链农业,农民合作社已覆盖85%以上的行政村。其中,岚山区成功争创国家级、省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
推动全面乡村振兴,既要“产业兴旺”,还要“生态宜居”。
冬日暖阳下,驱车行驶在沿南店河、巨峰河北岸打造的日照旅游景观公路上,如同行驶在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之中。这条“康庄大道”笔直平坦,宽阔的柏油路绵延约10千米,沿途经过天台山、东方太阳城等多个景点,四季常青、三季有花、色彩斑斓、连山接海,吸引了一大批自驾、骑行前来“打卡”美景的游客。
美丽乡村展现田园新风尚,来自日照市上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努力。
2021年以来,日照市将城市规划建成区以外的2521个自然村全部纳入整治范围,接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同时,在山东省率先建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息化平台,开发农村环境问题“随手拍”APP,不断推进村庄精细化管理水平。
日照市坚持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以区县(功能区)为基本单元整县推进生活污水治理,151个行政村年度治理任务已全部竣工,竣工率达100%。
日照市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回头看”,对468578户农村改厕、783座农村公厕问题摸排整改进行“回头看”,确保农村厕所建好、管好、用好。
数据显示,2021年,日照市申报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10个;日照市美丽乡村片区达到27个,市级美丽乡村达到1100个。五莲县松柏镇围绕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开展全域打造,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一座座村庄干净了、变美了,村民们的精气神儿也有了改变。
“每天回来看见村里美丽整洁、院子干净漂亮,自己心里也高兴。里里外外都拾掇好了,出去干活也觉得格外有干劲儿。”东港区涛雒镇下元一村村民秦绪华笑着说。
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赶考之路,日照市农业农村部门正铆足干劲,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转化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同时,朝着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未来,进一步做实基础、做亮特色、做强优势,扎实做好产业培育,深入开展乡村建设,持续加强乡村治理,锚定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乡村走上愈来愈宽的振兴之路。(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张莹)
来源:日照日报
作者单位:日照日报社
责任编辑:张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