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净增806家,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32个,新增国家“一带一路”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2021年,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不断“加码”,让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更加强劲,在黑土地上亮出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黑龙江惠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的智能无人机设备应用于农作物植保作业。
“人工智能+”,新增量带来新机遇
给农机装上“最强大脑”,不仅能分辨出地块和道路,还能分清水稻和杂草,让种地更精细、更绿色、更高效。依托科研创新,黑龙江惠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现了农机导航、农作物识别等多项技术突破,其中不少技术已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新年伊始,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立足黑龙江省农业优势,总投入1.5亿元的“群体智能自主作业智慧农场”国家科技创新2030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展区,智能桌上冰壶球机器人展示现场。
此项目将围绕智能自主农机系统方向,从基础理论、支撑体系、关键技术、智慧农场应用四个层面,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
2021年以来,黑龙江省继续实施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净增806家,同比增长41.7%,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738家,逐步构建起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成长体系。
深化改革,新机制激发新动力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是黑龙江省首批1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之一。不久前,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10万台北斗导航仪项目生产线在这里落成。在一系列政策指引下,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工业技术研究院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链条、综合性服务,缩短产业化时间,提高了科研项目的市场适用性和成果转化率。
黑龙江省成立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项目招商工作专班,围绕5个重点产业推动工作,共开展科技招商活动160余次。据统计,黑龙江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352.9亿元,同比增长31.8%。
“揭榜挂帅”是面向关键领域实施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随着“古龙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关键技术及开发现场试验研究”等项目的公布,黑龙江省内外32个团队成功揭榜,支撑重点产业技术创新。
接下来,黑龙江省将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单位:新华社
责任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