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地方资讯 » 正文

河南南阳:中州粮仓,“食”力升级

发布日期:2025-01-04  浏览次数:15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河南省南阳市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食品产业基础雄厚。12月30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河南主题采访团走访南阳市三个县,看当地如何完善产业、创新科技、转变模式,不断推动食品产业升级发展。近年来,西峡县香菇身价倍增,每公斤收购价从最初的6元涨到今年的32元。香菇的这一华丽转身是如何实现的?“过去,香菇简单加工便流入餐

河南省南阳市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食品产业基础雄厚。12月30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河南主题采访团走访南阳市三个县,看当地如何完善产业、创新科技、转变模式,不断推动食品产业升级发展。

近年来,西峡县香菇身价倍增,每公斤收购价从最初的6元涨到今年的32元。香菇的这一华丽转身是如何实现的?

“过去,香菇简单加工便流入餐厅、商超市场,产业潜力未充分发掘;现在,香菇经过深加工,制成香菇酱等产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带动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仲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屈云鹏介绍。

近三年,仲景食品平均每年投入约2亿元收购香菇、香葱等食品原料,其中西峡香菇原料年平均采购量超2500吨。从种植、交易到深加工,西峡县香菇产业转向规模化发展,拥有香菇加工企业500余家,年交易额近200亿元。全县2万多农户、20多万人从事香菇生产、加工和销售,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香菇产业,富农强农带动作用明显。

“养猪实现高质量发展,也要依靠科技创新。”在南阳市内乡县的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牧原集团副总经理袁合宾说。

“猪住上了楼房,用上了空气过滤系统,吃上定制化营养餐,还有智能机器人做管家。”袁合宾介绍,牧原积极拥抱新趋势,打造现代农业新模式,围绕“种、料、康、养、舍、洁、智”等形成20大核心技术,为猪建设“全屋智能”综合体,把养猪这一“脏活儿累活儿”变成了“科技活儿”。2023年,实现出栏生猪130.1万头,产值22.6亿元。

目前,牧原产业综合体已全面智能升级,接入智能化设备8.5万余台,饲料全部管链输送,生猪场内运输车实现无人驾驶,有效发挥了科技支撑、绿色发展、联农带农作用。

“食品产业链,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在南阳市镇平县想念食品产业园,想念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君庚说。

以面制品为主要产品,想念食品产业园集粮食收储、加工、生产、物流等功能于一体,构建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农场+金融+农户”的模式,已建设想念农场60万亩,发展小麦订单农业50万亩,年转化粮食50万吨,总产值26.4亿元。

从香菇产业的深加工升级,到生猪养殖的智能化转型,再到面食产业的全产业链构建,食品产业“食”力升级,切实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餐桌上的产业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丁霞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