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阿姨平时身体挺好的,这几天天气变化,周阿姨出现了头痛、全身酸痛、流清鼻涕和咳嗽,还时不时有些怕冷、怕风,老伴儿一看就知道她是感冒了,赶紧去药店,看到货架上不同种类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有治疗风寒感冒的、治疗风热感冒的、治疗气虚感冒的……老伴儿发愁了:应该买哪一种药呢?买一种还是买多种呢?
什么是感冒?
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喷嚏、鼻塞、流涕、恶风或恶寒、发热、头痛、全身酸楚或疼痛为主症,兼见食欲减退、恶心、胸闷、大便稀溏等症状。
感冒四季皆可发病,季节交替及冬春季多见。
感冒为自限性疾病,无并发症的普通感冒病程多小于10天。
老年人和儿童容易出现感冒并发症,使病程延长。
感冒的中医分型有哪些?
感冒的中医证型包括实证感冒类(风寒证、风热证、风燥证、暑湿证)和体虚感冒类(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共两类六证候。
实证类感冒多见于平素身体健康者,感冒后症状常较为明显,但病程较短;而虚证类感冒多见于平素体虚、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冒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病程较长,易出现并发症,尤其要重视。
感冒类中成药以感冒的中医分型为依据,分别治疗不同证型的感冒,了解了自身的感冒症状,在面对不同种类的中成药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服药超过3天,症状仍没有缓解,或不足3天但症状进行性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老年人感冒的特点
老年患者因体质虚弱、常伴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多表现为体虚类感冒,其临床特点包括: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症状与感冒的症状并见,或因感冒诱发基础疾病急性发作;感冒易反复发作,病程长且恢复缓慢;易合并细菌感染,并发症多见。
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对所有人都是安全的吗?
中药几乎都来自天然品及其加工品,故很多人都认为中药或中成药是安全无害的。实际上并非如此,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例外。
服用感冒类中成药应注意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比如,感冒类中成药中常含有麻黄,它具有升高血压、加快心率的作用,故高血压和心率过快的患者应慎用;藿香正气液常用于治疗暑湿感冒,但有些藿香正气剂型含有酒精,对酒精过敏者应禁用,也应避免与头孢类药物同用;孕妇作为特殊人群,使用感冒类中成药时需格外慎重,感冒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
误区解读:中药、西药一起吃好得快?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上所述,普通感冒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病程较短,并不需要长期、大量、联合用药。选择多种感冒药联合使用,很可能会导致相同成分的药物重复或超量使用,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内容摘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肺腑医言,畅享呼吸》,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组织编写)
责任编辑:武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