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农业文化遗产价值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秋日“丰”景好
  • 新疆和田地区:沙地甜果“撬动”大市场 特色产业富了百姓、美了乡村
  • 霜降时节农事忙
  • 挖掘农业文化遗产价值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围绕“文明,让乡村更美好”主题,中国文明乡风大会于10月29日至30日在陕西省延安市举办。30日上午“保护传承农村文化遗产”分会场活动举行。该活动以“守护乡村根脉 绽放时代华彩”为主题,聚焦乡土文化传承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保护、文艺赋美乡村等议题,探讨农村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和方式创新。农村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当下的活化利用中,更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农业文明史。这份遗产与农业生产、生活习俗、精神信仰紧密交织,其根源始终与“农”字紧密相连。“社”为土地神,“稷”为农

  • 秋日“丰”景好

    深秋时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加紧收获,处处是喜人的秋日好“丰”景。11月2日,河北省遵化市团瓢庄镇山里各庄村农民驾驶农机收获水稻(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满仓 摄)11月2日,河北省遵化市团瓢庄镇山里各庄村农民驾驶农机收获水稻(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满仓 摄)11月2日,湖南省永州市道县蚣坝镇兴桥村村民在采摘沙糖桔。新华社发(蒋克青 摄)11月1日,河北省遵化市娘娘庄镇芦各寨西山村农民在庭院采摘柿子。新华社发(刘满仓 摄)11月1日,河北省遵化市娘娘庄镇芦各寨西山村农民在场院挑选柿子。新华社发(刘满仓

  • 新疆和田地区:沙地甜果“撬动”大市场 特色产业富了百姓、美了乡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眼下,这里万亩沙漠红枣正式进入采收季。这里独特的沙质土壤、充足光热与昼夜温差,孕育出了核小皮薄、果肉饱满的优质红枣。在和田地区于田县的这片枣园里,成串的红枣挂满了枝头。这里的枣树树龄已经有14年,正值盛果期。这个枣园每亩产量在300公斤左右,2025年的红枣长势很好,预计每亩产量可以达到400公斤。红枣树上风干 自然工艺滋味足从现在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这里将进入繁忙的红枣采收阶段。在和田,红枣并不是一成熟就采收的。由于当地气候干燥,种植户会在红枣成熟

  • 霜降时节农事忙

    10月23日是霜降节气,各地农民在田间地头忙于管护、收获等工作,随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10月23日,农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友谊分公司田间进行整地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徐宏宇 摄)10月23日,农机在北大荒集团北安分公司龙镇农场有限公司第一管理区进行整地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钱泊羽 摄)10月23日,铲车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六分公司第六管理区一处晒场翻晒粮食。新华社发(王金彬 摄)10月23日在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尾山农场有限公司一烘干企业拍摄的玉米烘干作业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

最新资讯热度排行

科普 | 在海洋中“放牧”——海洋如何变粮仓?

科普 | 在海洋中“放牧”——海洋如何变粮仓?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蓝色星球”,地球表面的70.8%被汪洋大海所覆盖,海洋是人类获取高端食品和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海洋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许多海洋资源面临枯竭,所以,人们就在思考,我们是否也可以像在草原放牧那样在海里“放牧”?那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海洋牧场: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海洋牧场?海洋牧场是怎么建设

《央视财经评论》“土特产”如何做好“洋生意”?

《央视财经评论》“土特产”如何做好“洋生意”?

《央视财经评论》“土特产”如何做好“洋生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责任编辑:魏炜简介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982.6亿美元,同比增长16.5%,这是近10年出口增速较快的一年。然而,相比于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面临更多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行业资讯

>>更多

秋日“丰”景好 秋日“丰”景好

深秋时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加紧收获,处处是喜人的秋日好“丰”景。11月2日,河北省遵化市团瓢庄镇山里各庄村农民驾驶农机收获水稻(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满仓 ...

  • 我的家乡在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棉花,质量不是一般的好
  • 斩断田间窃密黑手!间谍在我国搜集农作物基因数据
  • 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6%
  • 抢收水稻
  • 赣南脐橙开摘
  • 农业科技

    >>更多

    为育种,科学家给野生稻“理发” 为育种,科学家给野生稻“理发”

    2025年3月30日,位于三亚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水稻科学家用室内饲养的稻飞虱,对野生稻及部分栽培稻幼苗进行抗虫鉴定,筛选抗虫资源及克隆优良抗虫基因。20...

  • 科技赋能,解锁新时代大国粮仓的“智慧密码”
  • 助力人工造林 我国首次实现胡杨苗雌雄鉴定
  • “机器人”上岗 新粮入仓多快好省
  • 粮食住在“气球”里?探访我国新一代粮仓
  • 广西盐碱地治理“样板”将落地非洲莫桑比克
  • 科普博览

    >>更多

    科技名词|人工地震 man-made earthquake 科技名词|人工地震 man-made earthquake

    人工地震man-made earthquake定义:又称“人为地震”。人工制造的地震,如在井中或地下实施化学爆炸、地面或地下核爆炸、机械振动、重物坠落、气枪等。学科:地球物理学...

  • 给9000多种食物评分后发现:最健康的是这5种
  • 科学家回信|严伟:因“畜”制宜!看畜牧管理的科学选择
  • 藏在秋菌褶皱里的生态智慧(施玉巧)
  • 辟谣|“刷经络”“药浴排寒”非人人适宜
  • 内蒙古额济纳:晚秋胡杨美
  •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