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农业科普
  • 方吉铁:科技之光照“靓”火龙果
    方吉铁:科技之光照“靓”火龙果
    • ——“走进乡村看小康”摄影作品征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金穗火龙果产业示范区采用夜间“催花补光技术”让火龙果在春寒季节也可以开花结果。采用这一技术种植的火龙果每年可多产果两次,比传统种植方式年亩产增加1200斤。责任编辑:杨嘉熙
    • 方吉铁 2021-12-03
  •  
  • 堪称农业“芯片” 种子如何完好保存?
    堪称农业“芯片” 种子如何完好保存?
    • 堪称农业“芯片” 种子如何完好保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责任编辑:李轶
    • 2021-12-03
  •  
  •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长大了”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长大了”
    • 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0届国际执行理事会正在印度尼西亚巴厘举行。图为谭徐明教授(右)考察当地圣泉寺田间水利工程。2014年第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时,只有5个亚洲国家项目列入。现在,已有15个国家拥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谭徐明:中国水力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连续5届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际评审专家组成员。李
    • 刘 阳 2021-12-02
  •  
  • 中国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位列世界第一
    中国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位列世界第一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今天(31日)发布,1985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中国是33年来全球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数量均位列世界第一,两项合计占全球同类遗产总数的6.8%。世界遗产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区域和文化遗存。截至2019年5月,已有193个国家加入《世界遗产公
    • 2021-12-02
  •  
  •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太湖溇港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太湖溇港
    •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这是元代著名文学家戴表元所描绘的湖州山水,但多数人只记住了“江南清丽地”“只合住湖州”,而忽略了“太湖分港流”的溇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有言,“溇,雨溇溇也”。清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注释说,“溇溇,犹缕缕,不绝之貌”。太湖有着近400公里的湖岸线,在这漫长的湖
    • 2021-12-02
  •  
  • 中国19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潜在价值巨大
    中国19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潜在价值巨大
    • 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参选项目佛山桑园围景观。作为“最年轻”的世界遗产项目之一,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自2014年起,开始公布首批名录。中国至今已有19处项目列入。2020年元旦刚过,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年度申报,也迎来史上竞争最激烈的一次国内初审。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效益显著中国实践提供了活态发展前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灌溉发展的历史与中华文明
    • 李云鹏 2021-12-02
  •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责任编辑:杨慧
    • 2021-12-02
  •  
  • 我国新增3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何独特之处?
    我国新增3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何独特之处?
    • 江苏里运河-高邮灌区、江西潦河灌区、西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11月26日成功入选2021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中,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西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是目前海拔最高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3处灌溉工程为什么能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它们有何独特之处?里运河-高邮灌区的车逻闸(图片来源:水利部)里运河-高邮灌区:水系连通工程典范里
    • 刘诗平 2021-12-02
  •  
  • 物种故事 | 啤酒花:啤酒苦不苦,我说了算
    物种故事 | 啤酒花:啤酒苦不苦,我说了算
    • 作为历史悠久、酒精度数较低的酒类之一,啤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征服了不少爱好者。绵密的泡沫、琥珀般的色泽,还带着微微的苦涩,可谓是酒中独一无二的存在。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啤酒的灵魂是什么吗?是它是它就是它,啤酒的灵魂!其实,酿酒就是利用微生物将含糖的物质经过发酵生成酒精的过程,其中酒精发酵是酿酒的主要阶段。水果、麦芽糖等糖质原料可
    • 黄业钦 2021-11-28
  •  
  • 一颗稻谷里的中国梦
    一颗稻谷里的中国梦
    • 一颗稻谷里的中国梦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责任编辑:李浣沙
    • 2021-11-28
  •  
  • 林占熺:从闽宁协作“幸福草”到“一带一路”“中国草”
    林占熺:从闽宁协作“幸福草”到“一带一路”“中国草”
    • 林占熺:从闽宁协作“幸福草”到“一带一路”“中国草”宁夏广播电视台责任编辑:张爱娣
    • 2021-11-28
  •  
  • 果农送给博士生的橘子,会被拿去做啥研究?
    果农送给博士生的橘子,会被拿去做啥研究?
    • 虽然天气越来越冷,但这两天一条新闻让大家心里暖得不要不要的。前几天,浙江大学一名博士生在网上购买橘子。商家得知是用来做实验后,立马表示直接按博士生的需求赠送一箱,“帮不了国家什么大忙,遇到了就想着出点力”。事情的发展可谓是皆大欢喜:博士生把对话截图发到校园论坛上,被感动的同学纷纷找到这家店买橘子,而浙江大学同学也获得了“正能量证书
    • 2021-11-28
  •  
  • 《农政全书》为世界带去中国农业技术(中国典籍在海外)
    《农政全书》为世界带去中国农业技术(中国典籍在海外)
    • 【法】杜赫德著 《中华帝国全志》英译本,2018年10月出版(内含《农政全书》蚕桑篇)中国是农业大国,历代对农业典籍编撰和刻印的重视,使之形成了一整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知识的生产和传承体系。《农政全书》成书于明代崇祯元年(1628年)前后,全书共60卷,50余万字,作者徐光启是政治家兼农学家、数学家。他曾在家乡进行甘薯引种和薯种收藏越冬试验,上《
    • 陈思远 何明星 2021-11-23
  •  
  • 北大荒 中华大粮仓
    北大荒 中华大粮仓
    • 又到一年收获时。千里北大荒稻金粱红,给黑土地披上了条条巨大的锦绣。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和“国家队”,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具备440亿斤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400亿斤的商品粮保障能力。经过了72年的开发建设,如今的北大荒辖区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耕地4434.5万亩、林地1381万亩、草地507万亩、水面388万亩,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下
    • 2021-11-21
  •  
  • 丰收小课堂:玉米有极好的环境适应性
    丰收小课堂:玉米有极好的环境适应性
    • 丰收小课堂:玉米有极好的环境适应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责任编辑:陈夏
    • 2021-11-05
  •  
  • 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sou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sou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 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sou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0月18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President Xi Jinping, also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and chairman of the Central Mi
    • 2021-10-21
  •  
  • 中国范儿 | 京西稻:从“皇帝特供”到都市体验 稻花再香话丰年
    中国范儿 | 京西稻:从“皇帝特供”到都市体验 稻花再香话丰年
    • 中国范儿|京西稻:从“皇帝特供”到都市体验 稻花再香话丰年责任编辑:李文星
    • 2021-10-20
  •  
  • 物种故事 | 海水稻:让盐碱地变绿洲的先锋战士
    物种故事 | 海水稻:让盐碱地变绿洲的先锋战士
    • 2020年10月,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耐盐水稻,在江苏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进行测产,“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海水稻因为其耐盐碱的神奇特性,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那么什么是海水稻呢?海水稻又是如何被发现的?海水稻:沙漠变绿洲的先锋战士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统称,因其能够在海边滩
    • 毕坤 2021-10-17
  •  
  • 黑龙江:金秋时节丰收忙 机械收割 提升鲜食玉米口感
    黑龙江:金秋时节丰收忙 机械收割 提升鲜食玉米口感
    • 黑龙江:金秋时节丰收忙 机械收割 提升鲜食玉米口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责任编辑:陈夏
    • 2021-10-17
  •  
  •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这里,种子可活千年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这里,种子可活千年
    • (视频)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无人机照片,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图)近日,一批须弥扇叶芥、鼠麴雪兔子种子,被送入位于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精心保存。今年8月到9月,中国科学家在珠穆朗玛峰6200米地带采集到它们,刷新了我国采集植物种子的最高海拔纪录。中国科学家在珠穆朗玛峰6200米地带采集植物种子(
    • 王长山 岳冉冉 周磊 宋晨 2021-10-12
  •  
 «上一页   1   2   …   28   29   30   31   32   …   35   36   下一页»   共706条/36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