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人社部门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推进“技能九江”建设,全市技能人才队伍蓬勃发展。目前,九江市技能人才规模达到55.3万人,高技能人才16.6万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政策引领 培育“领军人才”
今年4月,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王中美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围绕施工现场技术难点和热点,先后组织开展了20多次材质试验和焊接攻关活动,取得了27项技术攻关成果、19项创新成果,开展面向一线员工的技能培训、考试等活动6000多人次,不仅为企业培养出大批优秀电焊工,还为九江市各大职业高校、工业园区企业培养了人才。
“大师工作室的评选,既是对我们技能人才的认可和重视,更对行业技术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鞭策着我们技能工人继续向新向优发展,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王中美说。
九江市立足本地人才资源禀赋和发展特色,先后出台了《关于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人才集聚高地的若干举措(修订)》(即“九江人才20条”)《“九江工匠”培养选树办法》等文件,持续拿出真金白银,不断升级惠才政策,从引进、培育、评价、服务四个维度入手,加快建设以技能人才为代表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
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九江市培养了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钟亮大师工作室、陈小杰大师工作室、王中美大师工作室、卢敏大师工作室成功入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首席技师、特级技师庞刚,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首席电焊工王中美,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机械技术员宋江涛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评选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赣鄱英才、赣鄱俊才、赣鄱工匠、江西省能工巧匠等省级项目18人,有效带动全市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升。
搭台赋能 蓄足“源头活水”
技工院校是培育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九江市持续优化技工教育布局,技工教育体量、层次实现跨越式提升。
2024年11月27日,九江市高级技工学校升格设立九江技师学院。同年,学院成功入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这对于我们来说是莫大的激励与鼓舞。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产教融合为核心,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努力培养更多懂技术、肯钻研、想干事的新时代复合型技能人才。”九江技师学院院长刘亮川表示。
目前,全市16所技工院校对标重点产业链设置对口专业29个,对接合作企业212家,设立“定向班”“冠名班”“订单班”35个,为本地企业输送技能人才1.5万余人。全市共有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1家,技能大师工作室33个。
近三年来,九江市依托技工院校等为45家企业培养工学一体化人才4641人,直接促成就业人数1145人,实现了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
健全机制 搭建“成长阶梯”
技能人才评价是激发技能人才活力的重要手段。九江市充分调动企业、技工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参与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截至目前,全市共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65家,新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万余人次,高级工以上4000余人。
2024年,九江市人社局印发了《关于印发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三个规范文件的通知》,让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有章可循,规范做法获全省推广。九江市支持企业严格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其中九江检安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获批全省首批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自主评聘机构,切实为高技能人才搭好“成长阶梯”。
2024年12月,九江检安石化工程有限公司首次开展了企业特级技师自主认定工作,有效解决了部分工种没有社会评价机构无法找到相关机构发证的难题。公司首位自主评聘的特级技师万江洪说:“企业落实自主评聘机制,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让技能工人更加有奔头。”
为全力打造“技能九江”,九江市人社部门充分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引领作用,先后主办省二类竞赛27个赛项及3届“才汇九江”市级竞赛,积极组织选手参加国家、省级、市级等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其中,九江2名选手成功入选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7名选手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148名选手斩获省级竞赛奖项;187名选手获评“江西省技术能手”“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江西省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
下一步,九江市将以“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为载体,助力广大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刘伊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