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一阵温热的风吹来,盛夏就此开启。岐黄学者、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大骨科主任林定坤提醒,小暑时节,天地间阳气充盛,但湿热也盛。盛夏时节,不少人离不开空调,因此虽外界阳气旺盛,人体培育阳气的时间却少了,体内的寒湿更多,阳气也更容易受损。所以此时应注意利用天时之便,适时地外出活动,振奋体内阳气,把体内郁结的寒、湿等阴毒排出来。盛夏时节湿热较盛,易流汗,活动时要注意预防过度出汗和中暑。
一、户外运动,避免过度出汗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节,顺应天时,运动升阳,符合“春夏养阳”的中医养生观念。但要注意,人体适当流汗可将寒湿排于体外,过之则体内正气亦会耗损,导致抵御邪气的能力下降。因此夏季的户外运动,当以“避暑”为第一,避开11时至14时的高温时段,运动后注意及时补水,以免过汗而伤正,还要避免汗后吹风着凉。
日常按摩穴位也可帮助消暑保健,可选择活血通络、清热解表的合谷穴,以及疏风泄火、明目止痛的头维穴。
消暑汤方:苦瓜莲子排骨汤
材料:苦瓜200克,干莲子30克,猪排骨300克,黄豆50克,姜3至5片,盐适量。
做法:苦瓜挖瓤后洗净,切片;干莲子用清水浸泡,切去两端,保留莲子心;排骨洗净,剔除脂肪,剁块,焯水后捞出;姜切片。将莲子、排骨和姜放入炖锅中,加入2升冷水,大火煮沸,然后调文火炖45分钟,加入苦瓜煮沸片刻,再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解暑、清心安神。
二、常在室内,需要适度出汗
有些人长时间处于室内空调环境,没有出汗,寒湿无法排泄。林定坤建议可在室内进行功法练习,令身体微微出汗即可,以调动身体的气血运行,振奋阳气,同时有利于健脾提气、强筋壮骨。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瑜伽、拉伸、八段锦、太极拳等皆可。
此外,还要注意冷热交替时的保护。从炎热室外直接进入温度较低的室内,毛孔仍处于扩张状态,体表正气随汗出而耗损,身体更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应擦干汗再进房,避免冷风直吹,并适时添衣。
升阳汤方:葛根黄芪猪骨汤
材料:葛根400克,猪骨500克,黄芪30克,大枣(去核)2个,姜3至5片,盐适量。
做法:葛根洗净去皮,切成方块;猪骨焯水后捞出;将葛根、猪骨、黄芪、大枣、姜片放入炖锅中,加入2升冷水,大火煮沸,然后调文火炖2小时,加盐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补气升阳、行气解表、生津止渴。
策划:龚丹枫
统筹:王倩
文案:林清清 侯宇 蔡颖怡
责任编辑: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