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活百科 » 正文

这样吃春笋才不会伤肠胃

发布日期:2023-04-04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范志红  浏览次数:12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这样褒奖餐桌上的春笋。不过,对于春笋,也有人表示担忧:“不食嘴馋,食之胃寒。”鲜美春笋真的会伤肠胃吗?怎样吃才能避免损害健康?所含草酸对胃肠不友好所谓胃寒,是指那些原本胃肠功能比较差的人,在“贪吃”春笋后,出现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等不适。此外,还有人对竹笋过敏。竹笋对胃肠不友好,是因为其中含有草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这样褒奖餐桌上的春笋。不过,对于春笋,也有人表示担忧:“不食嘴馋,食之胃寒。”鲜美春笋真的会伤肠胃吗?怎样吃才能避免损害健康?

所含草酸对胃肠不友好

所谓胃寒,是指那些原本胃肠功能比较差的人,在“贪吃”春笋后,出现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等不适。此外,还有人对竹笋过敏。

竹笋对胃肠不友好,是因为其中含有草酸和粗纤维,还含有单宁(鞣酸)和蛋白酶抑制剂,它们加在一起,对胃肠是一个“严峻考验”。

买过鲜笋的人会发现,竹笋虽然有鲜味,但也有一种浓浓的涩味。如果直接切丝烹调,会感到苦涩难咽。这个涩味,很大程度上是草酸带来的。草酸可以与舌头表面黏膜的蛋白质发生作用,使蛋白质凝聚而引起涩感。草酸不仅伤害动物的消化道,还会降低各种消化酶的活性。然而,草酸可以帮助嫩嫩的笋尖抵抗病菌和昆虫的伤害,并让动物们不敢一下子啃食太多。这就给了竹笋更多的生长机会,长成高大的竹子。

同样,蔬菜涩味越重,则草酸含量越高,比如菠菜、韭菜、马齿苋等,都是这样。人们日常吃的小白菜、油菜、芥蓝、西蓝花等蔬菜,草酸含量较低,因此吃不出明显的涩味。

竹笋中还含有大量的游离氨基酸。有些氨基酸味道鲜美,比如,天冬氨酸和谷氨酸;酪氨酸则味道有点发苦,并不招人喜欢。竹笋中的天冬氨酸含量不少,而酪氨酸含量更高。竹笋煮过之后会析出一些白色的物质,其中主要是酪氨酸。好在,它除了味道不佳,没有明显害处。

“抗营养因子”阻碍消化

竹笋妨碍消化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含有的蛋白酶抑制剂。如果是消化能力差的人,再摄入蛋白酶抑制剂,就会加重消化不良的问题。

很多天然食物含有蛋白酶抑制剂类成分,比如,坚果、花生、豆子、生鸡蛋清,生食的时候,蛋白酶抑制剂有活性。部分食物在烹熟之后,蛋白酶抑制剂就会失去活性,比如,鸡蛋煮到凝固就没问题了。也有些食物中的蛋白酶抑制剂比较耐热,比如黄豆的蛋白酶抑制剂,煮沸超过8分钟,才能破坏掉85%以上。竹笋中的蛋白酶抑制剂,也属于比较耐热的类型。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炖煮大块食物时,加热时间会比较长。而炒菜时,为了质地脆嫩,往往加热时间比较短,蔬菜切块中心部分温度并不高,根本达不到100℃。有研究表明,在75℃加热5分钟之后,竹笋中的蛋白酶抑制剂仍然具有很强的活性。所以,急火快炒的做法不能解决竹笋妨碍消化的问题。

此外,竹笋虽说是嫩尖,但也是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晒干后同质量对比,竹笋的粗纤维含量比糙米全麦还要多,吃多了可能会对胃肠产生物理性的损伤。有胃炎、胃溃疡等问题的人都不适合多吃竹笋。

春笋所含的以上成分,被统称为“抗营养因子”,意思就是,妨碍消化吸收的因素。

食用春笋的正确方式

那么,怎样吃竹笋才能减少“抗营养因子”的影响呢?民间早有经验。

首先,竹笋要先浸泡和焯煮。泡过、煮过之后,可以去掉大部分草酸和植酸,降低单宁含量,同时灭活其中大部分蛋白酶抑制剂。煮制时间至少超过10分钟。泡煮之后,还可以顺便降低竹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提高安全性。

其次,加肉类长时间炖煮。长时间炖煮可以充分灭活蛋白酶抑制剂,再用富含饱和脂肪的五花肉、排骨等食料来软化纤维素,吃起来就顺口多了。

第三,加酸料煮制。在食品加工中,水煮竹笋时,还要加入柠檬酸和少量食盐,可以促进苦涩味的草酸、植酸和酚类物质溶出,也能除去部分苦味的酪氨酸。加酸料煮后,可以预防竹笋在加工过程中颜色变褐,还能软化质地。所以,选择超市里出售的袋装水煮笋就不必担心吃了胃疼的问题。

第四,做成发酵蔬菜,比如泡菜笋、酸笋。研究发现,乳酸发酵会明显降低竹笋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

最后要提醒的是,胃肠硬朗,但有高血压、高血脂和便秘等问题的人,适合多吃点春笋;胃肠娇气,或者经常腹泻,还非要吃的话,建议将鲜笋提前泡煮之外,加入肉类长时间炖,或用电压锅充分炖软,关键是一次要少吃点。

(作者系中国营养学会理事、注册营养师、中国农业大学营养健康系教授)

责任编辑:毛梦囡 吴桐

总平台审核编辑:任全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