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品牌建设 » 品牌资讯 » 正文

记者手记:黑土“红莓”别样甜

发布日期:2025-09-08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作者:李雪  浏览次数:4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站在抚远4200亩蔓越莓基地观景台上,眼前如油画般铺展的红果令人震撼。从2024年初“北莓南橘”互动走红,到全国唯一、亚洲最大规模化种植基地建成,蔓越莓实现国产突破。

站在黑龙江抚远红海植业的蔓越莓基地观景台上,我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4200亩的土地上,蔓越莓藤蔓整齐排列,青果正渐染红色,像一幅巨大的油画在祖国东极之地缓缓展开。随着采访的进行,这片蔓越莓海洋背后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

正值转色期的蔓越莓。“学习强国” 李雪 摄

还记得2024年初,黑龙江蔓越莓与广西砂糖橘的那场“甜蜜互动”刷爆网络,许多人才第一次惊讶地发现:原来这颗曾经象征着“高端进口”的红色浆果,早已在中国的黑土地上扎根生长。在基地见到技术员程正新时,她正蹲在田边检查果实转色情况。“10年前我们说要在抚远种蔓越莓,很多人觉得是天方夜谭。”她笑着摇摇头,手指轻抚过蔓越莓藤蔓,“现在,我们已经是全国唯一、亚洲最大的蔓越莓规模化种植基地了。”然而蔓越莓种植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这种娇贵的水果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需要特定的酸性土壤和冷凉气候。在过去,蔓越莓种植一直被国外垄断。“前几年完全是投入期,一颗果子都见不到。”基地总经理李峰告诉我,蔓越莓种植3年才开始挂果,5年进入丰产期,但一旦成熟,可以持续产果近70年,“这是一种需要远见的农业。”

在研发中心的温室里,我见到了那些大名鼎鼎的“太空蔓越莓”,这些搭乘过神舟飞船的种子,在太空环境中完成了基因突变,正逐渐成为更适合中国土地的新品种。“传统育种需要的时间很长,太空育种能大大缩短这一进程。”程正新指着一株挂着“太空2号”牌子的幼苗告诉我,这些新品种抗病性更强,产量更高,承载着中国蔓越莓产业的未来。在基地里,我看到了许多前沿科技应用:激光除草机、智能灌溉系统、小型气象站……“我们针对蔓越莓‘喜湿怕涝’的特性,专门修建了三座蓄水池。”她向我解释道,“不同的生长阶段,灌溉的频率和方式都不同。”

图为蔓越莓农田小气候站。“学习强国” 李雪 摄

据介绍,通过“土地租金+股权分红+劳务用工”联农带农模式,本地农民会被优先吸纳到生产环节中,带动上千人就业。每年的花期和收获期,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看粉色花海,观“水收”奇观,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据了解,蔓越莓观光旅游项目累计吸引游客达83.5万人次。

蔓越莓收获时采用水收法,向田间注水使果实漂浮后采收。抚远红海植业供图

此外,蔓越莓在当地带动了多个产业链发展,企业开发了蔓越莓啤酒、蔓越莓果干、蔓越莓面膜等产品,这颗小红莓正在被“吃干榨净”,创造着最大的价值。回望这片红色的土地,我感慨万千,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生产,从传统种植到太空育种,抚远蔓越莓的故事,是中国农业创新的一个缩影,这片黑土地上的“中国红”,不仅甜在嘴里,更甜在农民们的心里,甜在中国农业的未来里。(“学习强国”记者李雪)

责任编辑:冯文斐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