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品牌建设 » 品牌资讯 » 正文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㊹:昌邑生姜:黄土孕育出的乡村产业振兴“金疙瘩”

发布日期:2025-11-24  来源:晋农学子智库研习工坊  作者:王佳瑜  浏览次数:18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 品牌手记㊹:昌邑生姜:黄土孕育出的乡村产业振兴“金疙瘩”在山东半岛东北部的潍河沿岸,昌邑市这片沃土,以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孕育出了有着“姜中上品”美誉的昌邑大姜。这颗带着泥土芬芳的“金疙瘩”,不仅是昌邑人数百年饮食文化的味觉记忆,更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从田间地头的普通作物,蝶变为品牌价值的凸显,带动数万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本报告将从昌邑生姜的品质特质、文化脉络、产业现状、现实挑战及系统破局路径展开,深度解密这一特色农品的价值密码,为其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 品牌手记㊹:昌邑生姜:黄土孕育出的乡村产业振兴“金疙瘩”


在山东半岛东北部的潍河沿岸,昌邑市这片沃土,以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孕育出了有着“姜中上品”美誉的昌邑大姜。这颗带着泥土芬芳的“金疙瘩”,不仅是昌邑人数百年饮食文化的味觉记忆,更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从田间地头的普通作物,蝶变为品牌价值的凸显,带动数万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本报告将从昌邑生姜的品质特质、文化脉络、产业现状、现实挑战及系统破局路径展开,深度解密这一特色农品的价值密码,为其品牌升级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昌邑方案”。


一、品质:潍河岸边的“姜”味传奇

昌邑大姜的独特魅力,源于其外观、口感与营养的卓越平衡,是自然禀赋与世代匠心共同浇灌的成果。

从外观上看,昌邑大姜块大饱满,形似佛手,表皮光滑紧致,肉质洁白鲜嫩,姜芽肥硕鲜亮,自有一派“王者之气”;从风味上品,它香气浓厚而非刺鼻,辛辣中带着甘甜,完美诠释了“辛而不烈、香而醇厚”的境界;从价值上究,昌邑生姜富含的姜辣素、姜油酮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生姜。《本草纲目》载其“温中止呕、解表散寒”,是药食同源的典范。现代检测亦能证实,其具有耐储性强,营养价值高的特点。


二、溯源:从农耕记忆到文化符号

昌邑大姜的价值,早已超越食材本身,沉淀为融入城市基因的文化符号。


(一)沿潍河孕育的璀璨农耕智慧

昌邑生姜的种植史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在明清的时候获得“贡姜”的美誉。民间谚语“潍水绕昌邑,姜香满庭户”,精准勾勒出传统产区的分布。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从农户自家的越冬储备菜,逐渐通过潍河水道运往四方,成为早期商品化流通的见证,承载着代代农人的乡土情感与生产智慧。


(二)深植血脉的饮食生活智慧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在昌邑,生姜已深度融入生活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姜养生文化。从冬日驱寒的姜枣茶,到节庆待客的姜糖片,这些口口相传的俗语与习惯,是劳动人民对生姜保健价值的生动总结,也为现代健康消费市场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背景。

  


三、兴业:“小农姜田”到“富民产业”的三级跳

昌邑大姜的崛起,反映了中国农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多维价值,是与国家农业现代化战略同频共振的典范。它不仅是经济收益的体现,更是地方文化、环境保护等多方面价值的综合表现。通过科学的种植办法、合理的产业布局和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昌邑大姜向我们展示了农业发展的无穷魅力和潜力。


(一)筑牢产业链,铺就增收路

昌邑市现已形成10.49万余亩的种植规模,近年来,当地政府及农民合作社相继完善了生姜产业链,涵盖了生姜种苗培育、种植管理、贸易结算及深加工等多个环节,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由于这一产业链的构建,昌邑大姜开始走向更远的世界,成为国际市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早在2021年,昌邑大姜的市场价值就已经达到35亿元,位列全国生姜品牌中第一。而且,市场逐渐形成了以昌邑大姜为定价风向标,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引领地位。通过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品牌形象,还极大地促进了姜农的收入,数据显示,姜农的年创收已达20多亿元。


(二)推进村振兴,开拓新局面

昌邑大姜的成功,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利益的直接增加,它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案例。随着昌邑大姜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不仅吸引了大批创客走进农村,还为当地的农民开辟了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姜农与市场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形成了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当地的茶饮、调味品等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也不仅丰富了大家的餐桌,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健康、优质的选择。作为“蔬菜之王”,昌邑大姜在实现山东滋味的同时,还肩负着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三)驱动新引擎,赋能优品牌

在新媒体的助推下,昌邑大姜的品牌形象愈发鲜明。节目《潍有尚品——蔬菜之王昌邑大姜》在央视频平台的播出,不仅提高了消费者的认知度,也向全国展示了山东灰土下蕴含的丰富农业资源和广阔发展前景。

通过这样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昌邑大姜产地、种植历史、标准化生产过程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种文化与品牌互动,使得每一块昌邑大姜都不仅仅是简单的蔬菜,它承载着地方的故事和农民的梦想。

而昌邑大姜也不负众望,屡获殊荣。早在2012昌邑大姜就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7昌邑大姜成为山东省第二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昌邑生姜种植区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19年,昌邑市生姜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3昌邑大姜公用区域品牌价值达到35.8亿元,位列全国生姜品牌价值第一位,鲁昌宏大南逄大姜牌生姜被授予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称号昌邑市成为全国最大的生姜产地交易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


四、探困:产业高质发展的现实梗阻

尽管昌邑生姜产业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品质管控、品牌传播、物流运输与深加工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一)品种退化与病虫害防控难题

长期连作导致土壤养分失衡、病害(茎基腐病、根腐病等)频发,部分姜田出现生姜个头变小、风味变淡的情况;同时,部分农户种植未提纯的普通姜种,导致市场上生姜品质参差不齐,影响品牌口碑。


(二)品牌保护与影响力短板

“昌邑大姜”虽然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但在全国范围内,其知名度远不及山东莱芜生姜、安徽铜陵生姜,多数消费者对“昌邑大姜”的独特品质认知不足,线上搜索量仅为莱芜生姜的1/3,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市场上存在冒用“昌邑大姜”品牌的现象,地理标志保护力度不足,稀释品牌价值。


(三)深加工能力薄弱

目前当地深加工产品仍以初级加工为主(如姜粉、糖姜),姜黄素提取物、生姜化妆品原料、姜酒等高端产品研发不足,未能充分挖掘生姜的“全身价值”。产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鲜姜市场价格波动,农户与企业收益便会受直接影响,在2024年鲜姜集中上市期,部分农户因缺乏深加工渠道,损失超15%的收益。


(四)冷链物流与储存瓶颈

生姜虽耐储存,但鲜姜长途运输时,若遭遇高温或潮湿环境,易出现发芽、霉变;部分小型种植户缺乏恒温仓储设施,收获季只能低价抛售,难以实现“错峰上市、溢价销售”,据统计,传统运输方式下生姜损耗率达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五、破局:系统升级,铸就“姜”山如画


(一)固本强基,筑牢品质生命线

推广“生姜脱毒组培快繁技术”。中环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在昌邑建设生姜组培中心和生产基地,大力推广脱毒姜种。通过茎尖脱毒技术清除姜种体内积累的病毒,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进行组培快繁,生产出无病、无毒的健壮姜苗。根据官方数据,使用脱毒姜种可有效解决品种退化问题,增产幅度高达30%以上,且姜块肥大、商品性佳。

旭芳家庭农场的大棚内,一棵棵姜苗整齐有序地生长在袋子里,基质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是专为生姜定制的“套餐”;水肥一体化滴灌带穿过基质袋,既能精准地进行施肥浇水,满足生姜生长需要,又避免了水肥的流失浪费;同时还避免了虫害、菌害的迁移蔓延,减少农药的使用,极大提升了生姜的品质。脱毒姜种能够从源头上强化生姜的原有性状,增强抗逆性,减少土传病害和农药使用,缓解重茬障碍,极大改善生姜品质,提高生姜的种植效益。

实施“生姜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用“土壤熏蒸+生物菌剂修复”的综合模式。例如使用氯化苦、棉隆等高效低毒熏蒸剂处理土壤,彻底杀灭土传病原线虫和真菌,再施用特定的微生物菌剂(如木霉菌、芽孢杆菌)修复土壤微生态。该技术已被列为山东省和潍坊市农业主推技术。昌邑示范田的数据显示,该技术能将生姜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病率从之前的30%-50%控制在10%以下,平均亩产提高了77.01%,成功实现了“农药减量、生姜增产”的目标。



(二)护航“昌邑大姜”的金字招牌

打造并发布“中国·昌邑大姜指数”。联合专业机构编制涵盖产地价格、品牌影响力、电商销售等多维度的综合指数。该指数在新华社等国家级平台发布,旨在成为全国生姜价格的“风向标”和产业健康的“晴雨表”。成立大姜协会,通过新闻报道、媒体宣传、网站传播、展会推介等各种方式、努力扩大“昌邑大姜”证明商标的影响力。中央电视七频道、二频道先后两次对“昌邑大姜”进行了专题报道,山东电视台等地方性媒体也多次进行了全方位宣传。通过掌握行业话语权,极大提升了“昌邑大姜”在全国的行业知名度和权威性,让“昌邑大姜”品牌与市场标准直接挂钩。

强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监管与使用。昌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农业农村局联合开展“昌邑大姜”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外地生姜冒用“昌邑大姜”品牌的行为。授权山东宏大生姜市场有限公司全权使用和管理“昌邑大姜”地理标志标识,为了加大“昌邑大姜”地理标志品牌的宣传力度,制定了“昌邑大姜”产品的潍坊市地方标准和《大姜产业自律公约》,全面加强品牌推介力度。同时,推动本地企业和合作社规范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专用标志,实现“一姜一码”,确保产品可追溯。




(三)延链增值,构建全产业链格局

招引和培育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昌邑市在《昌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生姜精深加工列为重点招商方向。2021年,昌邑农创集团以“盘活资产、全链运营、价值重塑”为核心,启动北方农品汇市场项目,跳出单一大姜交易市场的局限,串联种植、加工、销售、服务四大环节,规划建设农产品初加工区、仓储保鲜区、精深加工区、三农服务区,提供标准化加工、智能仓储、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服务,为生姜产业搭建起“从一粒种到一件商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为带动周边姜农增收,项目还推出减免洗姜费用等优惠政策,吸引大量姜农将生姜存入园区储存销售,通过政策扶持,吸引生物科技企业落地,开展姜黄素、姜精油、姜辣素、生姜多糖等功能性食品和化妆品原料的提取与研发。

推动“订单农业+价格保险”模式。鼓励加工企业与姜农签订保底收购订单,同时,政府引导推广“生姜目标价格保险”,当市场价格低于约定目标价时,由保险公司对农户进行赔付。目前,园区已孵化56家生姜专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对接北京同仁堂、山姆会员店、日韩7-11等高端商超及新零售渠道,构建起“基地直供+高端渠道”的销售网络。同时,项目正推进“种植基地标准化、加工环节智慧化、品牌营销IP化、供应环节数字化”的现代农业运营模式,计划建设生姜产业研究院、打造“姜文化展览馆”,通过并购、控股、合作等方式,逐步构建全国生姜供应链体系。此模式能稳定农户收益,抵御市场波动风险,也为加工企业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原料来源。



(四)优化流通,破解仓储物流瓶颈

昌邑市致力打好“金融+”“大数据+”组合拳,开发“畅e智慧生姜产业平台”,推进大姜产业再升级。该平台是应用大数据、物联网、视频分析等技术搭建的生姜交易线上支付结算平台,借助平台可同步实现用户管理、生姜出入系统统一管理、产地合格证进场销售、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查询等9大类、69项功能,满足政商银农多方发展需要。

据山东宏大生姜市场经理王西海介绍,截至目前,畅e智慧生姜产业平台已累计核验和采集姜农信息2.3万条,经纪人信息256条,银行累计为1.1万户姜农实现无感授信,授信金额累计7.4亿元,为宏大生姜市场开通智慧地磅6台,覆盖洗姜线42条,平台累计称重72.14万车,总计44.98万吨,经纪人使用“畅e智慧生姜”APP进行支付结算交易6.3万笔,金额共7.8亿元。

推广“生姜运输专用箱”和智能化监控。在长途运输中,推广使用具有通风、保湿功能的标准化周转箱。同时,在冷链车辆上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实现运输全程的实时监控与溯源,确保品质。

六、调研感悟:“小生姜”蕴乡村振兴大文章

作为一名从山东走向山西的学子,调研昌邑生姜产业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一粒姜种,一方水土,一代农人”的厚重意义。行走于昌邑的万亩姜田间,指尖拂过毛茸茸的姜苗,我触摸到的不仅是肥沃的黄土,更是一方水土深厚的农耕文明与无数农人对美好生活的炽热向往。

这次调研让我深刻体会到,特色农品的发展,既需要守住“品质”根基,也需要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维,用科技赋能种植、用品牌打开市场、用创新延伸链条;乡村振兴绝非纸上蓝图,而是需要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田间地头的实践:或许是参与一次品种改良实验,或许是策划一个年轻化的品牌方案,每一次微小的努力,都是为这座“姜”山添砖加瓦。

未来,我愿以青春为笔,继续书写家乡特优农品的新篇章,用青春力量助力昌邑这颗“潍河岸边的金疙瘩”香飘更远,让更多人尝到昌邑生姜的醇厚风味,让更多农民在产业振兴的浪潮中收获满满的幸福与尊严。


作者简介

山西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公管2401 王佳瑜


主编点评

这份昌邑生姜调研报告从品质、文化、产业、困境到破局路径,脉络清晰且扎根实际。既详述了生姜“辛而不烈”的特质与两千年农耕文化底蕴,也运用数据展现产业规模与荣誉,更直面品种退化、品牌保护等难题,提出的脱毒技术、冷链建设等方案具体可行。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乡农品的深情,将小生姜与乡村振兴紧密联结,既有专业分析,又有人文温度。调研感悟中对青春力量助力产业的期许,让报告更添感染力,是一份有深度、有情怀、有实践价值的佳作。

——学生主编:常一铭

END

图文来源 | 王佳瑜

图文编辑 | 王佳瑜

技术总监 | 田语欣 张宇航

学生主编 | 常一铭 梁子蒙 杨斯芸

创意策划 | 钱如鑫 李翔 孟令勋

指导教师 | 何云峰

校对 | 常一铭

审核 | 张志清

签发 | 何云峰


§《 家乡“特”“优”农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


优秀作品集】


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 ①:“柳林碗团”产业发展调研录 2025-08-04

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 ②:历山之麓“醉氧香菇”探秘录  2025-08-04

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设计类 第①期:特优农品推荐官行动LOGO 2025-08-04

4.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设计类 第②期:岚州薯语:土里长出的绿色诗行与金色IP 2025-08-04

5.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①:中阳木耳品牌跨越式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2025-08-04

6.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 ③:东升与他的“醉氧山珍”品牌故事 2025.08.11

7.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 ④:走近“浑源黄芪”:一项“国字号”农业文化遗产的调查 2025.08.11

8.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⑤:翼城风味“圪烙饦”非遗文化探秘录 2025.08.11

9.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短视频①:跟着连翘去“探险”——陵川深山到茶杯 2025.08.11

10.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⑥:浑源:一碗凉粉的乡愁与回味 2025.08.20

1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⑧:万荣三白瓜品牌密码与青春解码 2025.08.21

1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短视频④:中阳“小木耳”蝶变“大产业” 2025.08.26

1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短视频⑤:红泥里藏着的咸香秘方 2025.08.26

14.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⑦:兴县美食“啦叨叨”印象记 2025.08.26

15.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②:从“一朵菊”到“百业兴” 2025.08.26

16.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⑨:走进隰县梨园:玉露香梨的技术与故事——公费农科生的见闻 2025.08.26

17.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⑩:泽州高都镇“豆趣咖啡”的乡村风味体验 2025.08.26

18.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⑪:中国静乐藜麦 四方飘香溢彩 2025.08.26

19.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⑫:甜糯玉米品牌“米小力”长成启示录 2025.08.29

20.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⑬:豆腐丸子里的乡愁与新生 2025.08.29

2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动态:以文博会视角打开农产品品牌新实践 2025.08.29

2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③:“安泽连翘”蝶变“致富金豆豆” 2025.08.29

2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设计类 第③期:右玉羊肉:70年风沙养出的一口鲜 2025.08.31

24.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⑰:绛州:红炉一锅乡愁煮山河  2025.09.02

25.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⑱:小茶叶,大作为:阳泉牛家峪村的“绿叶”振兴路  2025.09.05

26.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⑲:非遗名品:冠山连翘茶 2025.09.10

27.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⑳:杏乡阳高:杏韵酒香品味中成长 2025.09.10

28.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㉑:“忘忧草”成“致富花”:大同黄花产业的蝶变之路 2025.09.10

29.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㉒:翼城隆化小米的品质探秘  2025.09.15

30.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④:特优农业新视角:工业遗址与富硒产业融合探索及建议  2025.09.15

3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㉓:广灵小米“东方亮”品牌成长记  2025.09.17

3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㉕:清徐沾片子 藏在味蕾里的家乡情怀  2025.09.23

3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㉖:夏县西瓜:千年传承的甜蜜产业  2025.09.23

34.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㉗:千年农业文化遗产 稷山板枣探秘  2025.09.23

35.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品牌手记⑭:太行山羊记:从爷爷的羊鞭到地理标志的乡愁答卷 2025.09.24

36.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⑮:长子:一碗炒饼里的千年烟火 2025.09.24

37.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㉟:太谷壶瓶枣:千年“红釉瓶”般的乡土珍果 2025.10.11 

38.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调研手记㉞:地理标志“新绛远志”铸成记 2025.10.11

39.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调研手记㉝:潍坊青萝卜:从地方珍品到富民支柱产业的蝶变之路 2025.10.11

40.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㉜:国家农业文化遗产——阳城桑蚕的文明与价值 2025.10.11

4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㉛:繁峙白水杏:香飘振兴路 2025.10.11

4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⑤:清徐葡萄:从“千年葡乡”到“葡萄强县”的跨越 2025.10.11

4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⑥:“沁州黄”小米创优之路及持续发展建议 2025.10.13


44. 家乡特优农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设计类 第⑤期:阳城:丝语千年的文化品牌换新 2025.11.24

45.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㊺:从山沟野果到致富金果——吕梁山沙棘的乡村振兴征程 2025.11.24

46.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㊹:昌邑生姜:黄土孕育出的乡村产业振兴“金疙瘩” 2025.11.24

47.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㊸:平鲁孕嘉苗—红山荞麦的山河记忆 2025.11.24

48.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㊷:太谷卷卷—藏在街巷里的晋味小欢喜 2025.11.24

49.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⑦:泽州巴公的金葱之路 2025.11.24

50.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 品牌手记㊶:临猗—“苹”添幸福的密码 2025.11.24

51.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㊴:金乡大蒜里的匠心传承与产业新生 2025.11.24

52.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㊳:宁脆苹果:来自黄土高原的甜蜜馈赠 2025.11.24

53.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㊵:非遗“龙筋”—平定黄瓜干的百年匠心 2025.11.24

54.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㊱:隰县玉露香梨的梨果视觉审视与建议 2025.11.24


》》相关资讯: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品牌研究会举办农产品品牌大学生推荐官公益行动 2025.08.04

【公益行动】家乡“特”“优”农产品 “大学生推荐官”公益行动(第1季) 2025.07.16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