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 品牌手记㊸:平鲁孕嘉苗—红山荞麦的山河记忆
我出生在塞北的这片绿洲上,脚下是苍黄的土地。时值初秋,苦荞正开着细碎的花,粉白相间,如雪如霞,给这片粗犷苍茫的北国土地平添了几分秀媚。风从雁门关的关隘那边吹来,带着千百年来未曾变易的凛冽。我的手中是一捧刚刚采下的苦荞籽粒,三棱锥形,黑褐相间,质朴得像一粒粒微缩的江山,黑褐的色彩正像时间从其身上划过的履痕。这便是我的乡愁,一粒红山荞麦所承载的,关于坚韧、传承与新生的全部故事。

一、山河淬炼:一粒苦荞的
"身世"之谜
在我的家乡朔州,苦荞的起源总与那些宏大的故事相连。乡亲们口耳相传,这作物并非凡品。相传在古晋国,国君育有九子,分域而治。有年,瘟灾流传甚广,病者四肢乏力,无数医师无策。八太子治国有方,素有贤名,目睹百姓食不裹腹,病魔缠身,心如刀割,为了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其携民众入雁门关地带,并寻得了苦荞仙麦,撒向雁门大地。翌日,遍地野荞麦,军民不忌其苦,数日,瘟疾不治而愈,百姓得以安康。在村口,我还听到了另一个版本,村里的李大伯所讲,北宋时,杨门将士被困雁门,粮草殆尽,忽见山野间生出一种三角叶,开白花的植物,采籽充饥,竟支撑着他们等来了援军。自此,这"救军粮"便在雁门关内扎下了根。
传说为苦荞披上了英雄的袈裟,而地理则赋予了它独特的风骨。朔州,这片被黄土高原与蒙古高原夹峙的土地,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大多数娇贵的谷物在此都显得水土不服,弱不禁风,唯独苦荞,生长期仅七八十天,耐瘠薄,抗寒旱,恰似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在严酷的环境中,绽放着他们的生命,将生命的韧性发挥到极致。
走访村里的父辈,他抓起一把苦荞土,任其从指缝流下,说道:"这地,别的庄稼嫌贫爱富,可苦荞不怕。它吃得苦,长得硬,就像咱朔州人。"他操着一口朔县土话,我向他请教时的普通话,逐渐变得别扭,于是我逐渐被他影响,用朔县方言和他交谈起来......
苦荞麦,这份"苦",是环境的赠礼,也是风味的源头。朔州,属于大陆性半干旱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海拔高、偏寒,黄沙土质,土壤中高含硒,镁,锌、铁等元素。昼夜温差大让苦荞积累了更多的芦丁,槲皮素等黄酮类物质;纯净的水源与广袤的黄土,则保证了它的纯粹与干净。这份由山河淬炼出的"特",是任何他处苦荞都无法复制的风土印记。

二、指尖传承:老石磨转出的
"非遗"之魂
如果说风土是苦荞的"天赐",那么技艺便是朔州人赋予它的"灵魂"。在我的家乡,至今仍保留着用石磨冷加工制作苦荞面粉的传统技艺。听说这项"石磨苦荞面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市级非遗。
我走进了一家这种小作坊,作坊中两扇厚重的石磨盘正缓缓旋转,发出低沉而均匀的轰鸣。师傅说,电磨效率高,但高速旋转产生的高温会破坏苦荞中的活性成分,只有这慢悠悠的石磨,才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苦荞的香气与营养。
"慢工出细活,"师傅用粗糙的手抚过磨盘,随后,他又用家中的一台机器所磨出的粉与其比较,很明显石磨磨出的粉是淡淡的赭黄色,带着天然的麦香。而机器所磨出的粉是白色的,仿佛没有灵魂。
我的眼睛记录下师傅的每一个动作,从选料、清洗到控温研磨。那石磨转动的,不仅是苦荞,更是时光,是流淌在血脉里对食物的敬畏与匠心。这份"慢"与"拙",在追求"快"与"巧"的时代,恰恰构成了红山荞麦最宝贵的品牌亮点——一种有温度、有故事的手作之魂。

产业之变
转机出现在2008年8月22日。"红山荞麦"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这枚小小的标志,如同一张权威的"身份证",让红山荞麦从"土特产"正式迈入了"品牌农产品"的序列。事实上,红山荞麦的‘成名’早有积淀——1985年获山西省杂粮展销会银奖,1995年获第三届国际农业博览会银奖,2008年8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红山荞麦’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标带来的,不仅是价格的提升,更是产业链的延伸。过去,苦荞多以原粮或初级面粉形式销售。如今,在当地政府与企业的推动下苦荞茶、苦荞米、苦荞醋、苦荞枕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相继问世。近年来,更有国网朔州供电公司先后对大干沟村、迎恩堡村、阎家窑村等91个村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26公里,04千伏低压线路897公里,同步进行台区改造,总计投资3319.13万元,大幅提升各区域养麦种植、灌溉及加工全产业链用电需求。我不禁感叹,如果天道酬勤,那么富起来最应是农民。今年的雨水较多,可能会造成农民的损失,如何增进农民的民生福祉,仍需我们年轻一代的深切思考。
金秋时节,在朔州种植的5万亩红山荞麦迎来收获季。广袤的大地全面掀起荞麦收割热潮。这片曾以"原粮输出"为主的传统杂粮产区,如今通过全产业链开发,走上了传统产业升级的新赛道,集中连片的红山荞麦长势喜人。层层梯田上,一台台现代化大型收割机正在荞麦地里来回穿梭,将深褐色的籽粒装满运输拖拉机。


立足于红山荞麦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前景,近年来,当地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起红山荞麦全产业链条,通过精深加工,将传统杂粮变身为一款款广受消费者青睐的新产品。2023年,主食糕品红山荞麦全产业链煎饼生产线发展建设项目,项目完成投资350万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105万元,朔州市木森农牧有限公司企业自筹资金245万元。项目于2023年4月开工,至2023年12月竣工。此项目建成后,有效提升朔州市平鲁区主食糕品供给水平,提升了粮食节约减损能力,通过该项目实施,项目单位建设配套煎饼生产线,生产优质荞麦产品,新研发生产的荞麦煎饼,促进荞麦产业提档升级,增加荞麦种植的积极性,大力推广红山荞麦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
但是早在2020年起,木森农牧公司专门成立了荞麦系列产品研发团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荞麦产品新品研发。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建立起多条红山荞麦产品生产线,生产加工区域达到1.6万平方米。经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生产的甜荞面,含荞量达68%,高于市场荞麦速食产品含荞量2倍多。朔州市平鲁区成功引进的中国农科院低GI荞麦挂面/手盘面技术也在木森农牧公司投产试机成功。2023年投入1500万元建设高标准荞麦面食车间并配套生产线,研发生产的荞麦挂面含荞量达到80%以上。荞麦挂面生产线年生产量可达3万吨,预计收入410万元。
在朔州市木森农牧有限公司的荞麦加工车间,生产线正在全速运转,工人们开足马力加紧生产,一块块加工好的荞麦煎饼正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而荞麦煎饼正是荞麦产业转型升级的产品之一。在这家企业,通过精深加工后的红山荞麦,还可变身为荞麦醋、荞麦茶,以及荞麦挂面、荞麦月饼等二十多种产品,此外荞麦皮也可以做成枕头。

朔州市木森农牧有限公司实施“红山荞麦连片种植项目”,建设6000亩红山荞麦良种繁育基地,经现场测产,亩产量达100公斤,超过往年亩产10公斤,精深加工后经济收入可达1000多万元。通过三种不同的模式:“公司+土地流转、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方式推动红山荞麦的推广种植,涉及农户达1200多户,公司生产基地仅红山荞麦一项就流转周边近万亩土地,流转费每亩在100元左右,到生产旺季的时候,用工每天工资220元左右,全年用工达到1万余人次,有力地带动了周边乡亲们增收致富,特别是脱贫户走上了种植红山荞麦发家致富的路子,推动乡村振兴。

从"原粮输出"到"精深加工",从"单一种植"到"多元共生",全产业链开发让传统荞麦产业上档升级,由"小而散"走向"大而强",成为朔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成长之路

对我而言,这次深入的调研,更像是一次寻根之旅。我曾是那个一心想要逃离苦寒故乡的少年,觉得苦荞的微苦,便是生活的全部滋味。我在城市的超市里,见过包装精美的异乡荞麦产品,却总觉不及家乡那碗朴素的苦荞面条来得熨帖肠胃。
记得村中的父辈在我离别之际,赠予我的那句话:“孩子,这苦荞啊,初入口是苦,细细品,却有回甘。做人也一样,吃得苦,耐得烦,才能品到后面的甜头。”是啊,对我而言,这次深入的调研,更像是一次寻根之旅。红山荞麦之于我,早已不是一种食物。它是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朔州人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的生存智慧;它是一种精神图腾,承载着"先苦后甜"的人生哲学;它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无论置身何处,都与那片苍茫厚重的高原土地紧密相连。
最后,我有一些可持续发展建议:
1. 强化科技赋能,深化产品研发: 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与科研机构合作,深入挖掘苦荞在健康食品、功能性食品乃至化妆品领域的潜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2. 推动农旅融合,打造体验经济: 依托雁门关旅游资源,建设苦荞文化产业园,开设观光农田、体验工坊、苦荞宴餐厅等,让消费者亲身感受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提升品牌情感价值。
3. 创新传播方式,讲好品牌故事: 善用新媒体,将苦荞的历史传说、非遗技艺、地标价值,通过纪录片、短视频、直播等生动形式,传递给更年轻的消费群体。
4. 建立溯源体系,巩固品质信任: 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建立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程可追溯体系,让地理标志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杜绝假冒伪劣。

雁门关的风,依旧在吹。那漫山遍野的苦荞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苦荞花不语,却诉说着最深沉的家国故事。我愿做一名忠实的记录者,让这一株苦苗里所蕴藏的山河岁月、指尖技艺与时代新声,被更多人看见,品尝,铭记。这,便是我与家乡农品最深沉的联结。
本次调研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方的鼎力支持。在此,谨向《朔州日报》提供的公开资料致以诚挚感谢;特别感谢何云峰老师在调研报告修改过程中的指导,特别感谢张宇航学长在排版制作过程中的帮助。我将继续关注红山荞麦产业的发展,为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向所有为红山荞麦产业发展默默耕耘的实践者与引路人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作者简介:山西农业大学 软件学院 软件2515班 郝天琪
从雁门关传说、杨门救军粮,到非遗石磨技艺,作者用“山河淬炼”与“指尖传承”两章,把红山荞麦写成“有故事的种子”,成功将农产品“人格化”;引用投资额、亩产、含荞量、用工量等关键数据,让“情怀落地”;以“逃离故乡的少年”到“返乡记录者”的身份转换收束全文,把个人成长与产业振兴并置,形成“微观-宏观-微观”的叙事回环,极具感染力。体现青年学子对于家乡农产品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学生主编:梁子蒙
图文来源 | 郝天琪
图文编辑 | 郝天琪
技术总监 | 田语欣 张宇航
学生主编 | 常一铭 梁子蒙 杨斯芸
创意策划 | 钱如鑫 李翔 孟令勋
指导教师 | 何云峰 张小英
校对 | 田语欣
审核 | 张志清
签发 | 何云峰
![]()

§《 家乡“特”“优”农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
※【优秀作品集】※
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 ①:“柳林碗团”产业发展调研录 2025-08-04
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 ②:历山之麓“醉氧香菇”探秘录 2025-08-04
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设计类 第①期:特优农品推荐官行动LOGO 2025-08-04
4.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设计类 第②期:岚州薯语:土里长出的绿色诗行与金色IP 2025-08-04
5.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①:中阳木耳品牌跨越式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2025-08-04
6.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 ③:东升与他的“醉氧山珍”品牌故事 2025.08.11
7.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 ④:走近“浑源黄芪”:一项“国字号”农业文化遗产的调查 2025.08.11
8.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⑤:翼城风味“圪烙饦”非遗文化探秘录 2025.08.11
9.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短视频①:跟着连翘去“探险”——陵川深山到茶杯 2025.08.11
10.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⑥:浑源:一碗凉粉的乡愁与回味 2025.08.20
1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⑧:万荣三白瓜品牌密码与青春解码 2025.08.21
1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短视频④:中阳“小木耳”蝶变“大产业” 2025.08.26
1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短视频⑤:红泥里藏着的咸香秘方 2025.08.26
14.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⑦:兴县美食“啦叨叨”印象记 2025.08.26
15.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②:从“一朵菊”到“百业兴” 2025.08.26
16.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⑨:走进隰县梨园:玉露香梨的技术与故事——公费农科生的见闻 2025.08.26
17.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⑩:泽州高都镇“豆趣咖啡”的乡村风味体验 2025.08.26
18.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⑪:中国静乐藜麦 四方飘香溢彩 2025.08.26
19.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⑫:甜糯玉米品牌“米小力”长成启示录 2025.08.29
20.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⑬:豆腐丸子里的乡愁与新生 2025.08.29
2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动态:以文博会视角打开农产品品牌新实践 2025.08.29
2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③:“安泽连翘”蝶变“致富金豆豆” 2025.08.29
2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设计类 第③期:右玉羊肉:70年风沙养出的一口鲜 2025.08.31
24.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⑰:绛州:红炉一锅乡愁煮山河 2025.09.02
25.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⑱:小茶叶,大作为:阳泉牛家峪村的“绿叶”振兴路 2025.09.05
26.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⑲:非遗名品:冠山连翘茶 2025.09.10
27.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⑳:杏乡阳高:杏韵酒香品味中成长 2025.09.10
28.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㉑:“忘忧草”成“致富花”:大同黄花产业的蝶变之路 2025.09.10
29.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㉒:翼城隆化小米的品质探秘 2025.09.15
30.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④:特优农业新视角:工业遗址与富硒产业融合探索及建议 2025.09.15
3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㉓:广灵小米“东方亮”品牌成长记 2025.09.17
3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㉕:清徐沾片子 藏在味蕾里的家乡情怀 2025.09.23
3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㉖:夏县西瓜:千年传承的甜蜜产业 2025.09.23
34.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㉗:千年农业文化遗产 稷山板枣探秘 2025.09.23
35.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品牌手记⑭:太行山羊记:从爷爷的羊鞭到地理标志的乡愁答卷 2025.09.24
36.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⑮:长子:一碗炒饼里的千年烟火 2025.09.24
37.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㉟:太谷壶瓶枣:千年“红釉瓶”般的乡土珍果 2025.10.11
38.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调研手记㉞:地理标志“新绛远志”铸成记 2025.10.11
39.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调研手记㉝:潍坊青萝卜:从地方珍品到富民支柱产业的蝶变之路 2025.10.11
40.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㉜:国家农业文化遗产——阳城桑蚕的文明与价值 2025.10.11
4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㉛:繁峙白水杏:香飘振兴路 2025.10.11
4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⑤:清徐葡萄:从“千年葡乡”到“葡萄强县”的跨越 2025.10.11
4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⑥:“沁州黄”小米创优之路及持续发展建议 2025.10.13
44. 家乡特优农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设计类 第⑤期:阳城:丝语千年的文化品牌换新 2025.11.24![]()
45.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㊺:从山沟野果到致富金果——吕梁山沙棘的乡村振兴征程 2025.11.24![]()
46.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㊹:昌邑生姜:黄土孕育出的乡村产业振兴“金疙瘩” 2025.11.24![]()
47.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㊸:平鲁孕嘉苗—红山荞麦的山河记忆 2025.11.24![]()
48.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㊷:太谷卷卷—藏在街巷里的晋味小欢喜 2025.11.24![]()
49.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⑦:泽州巴公的金葱之路 2025.11.24![]()
![]()
50.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 品牌手记㊶:临猗—“苹”添幸福的密码 2025.11.24![]()
51.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㊴:金乡大蒜里的匠心传承与产业新生 2025.11.24![]()
52.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㊳:宁脆苹果:来自黄土高原的甜蜜馈赠 2025.11.24![]()
53.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㊵:非遗“龙筋”—平定黄瓜干的百年匠心 2025.11.24![]()
54.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㊱:隰县玉露香梨的梨果视觉审视与建议 2025.11.24![]()
![]()
》》相关资讯: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品牌研究会举办农产品品牌大学生推荐官公益行动 2025.08.04
【公益行动】家乡“特”“优”农产品 “大学生推荐官”公益行动(第1季) 2025.07.16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于24小时内删除消息!如需转载本公众号文章,请后台私信,取得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