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品牌建设 » 品牌资讯 » 正文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⑥:“沁州黄”小米创优之路及持续发展建议

发布日期:2025-10-13  来源:晋农学子智库研习工坊  作者:李晨阳  浏览次数:4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品牌智库建议⑥】农大公管院23级公管专业李晨阳推出《“沁州黄”小米创优之路及持续发展建议》,历时近2个月数易其稿完成,展现了其良好的政策意识、扎实功底及深厚的家乡情怀,也体现学为所用的专业价值取向!愿特优小米沁州黄品牌做大做强,乡村产业振兴事业越来越兴旺!也诚邀更多青年力量积极参与到家乡特优农产品品牌推荐中来。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 品牌智库建议⑥:“沁州黄”小米创优之路及持续发展建议

原创 行胜万言 晋农学子智库研习工坊 2025年10月13日 00:01 山西


沁县,这座坐落于山西东南部太行山与太岳山之间的小城,因“千泉之县”的灵秀与北纬 36 度的黄金区位,孕育出了传承四百余年的农耕瑰宝——沁州黄小米。自明清时期成为皇家贡品,获“金珠子”美誉,到如今跻身“中国名牌农产品”之列,品牌价值突破15亿元,这颗承载着历史厚重与乡土温情的小米,早已超越了粮食本身的意义,成为山西特优农业的金字名片与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2025年全省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的召开,更让这份“皇家贡米”的现代转型之路备受瞩目。作为关注家乡产业发展的观察者,我深入梳理沁州黄小米的发展脉络,探寻其从传统作物到现代产业的蜕变密码。




一  产业之兴:自然与匠心共筑的发展基石

沁州黄小米的崛起,并非偶然的市场机遇,而是自然禀赋、科技赋能、政策支撑与文化底蕴多维度共振的结果。从一株谷穗到百亿产业链,它的发展轨迹书写了特色农业的现代化转型范本。

01
得天独厚的自然根基

沁县的地理与生态条件,为沁州黄小米注入了先天的品质基因。这里地处上党盆地,平均海拔1000米,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且光照充足,为谷子干物质积累提供了绝佳的气候环境。作为“北方水城”,境内126条支流、270余处泉水与 17 座水库构成的水网,为耐旱却需润的谷子提供了丰沛滋养。

更难得的是,这片土地远离工业污染,79.70万亩林地构筑起绿色屏障,森林覆盖率达29.84%,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土壤以褐土和草甸土为主,有机质与矿物质含量丰富,保水保肥能力突出。这种 “山、水、林、土”的有机融合,让沁州黄小米天生具备“蜡质透亮、米油丰富、绵软香甜”的特质,为其品质奠定了不可复制的自然基础。



02

政策引领的规模发展

沁州黄小米的产业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战略规划与政策扶持。沁县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特”“优”农业发展战略为指引,制定《沁州黄产业发展振兴计划》等专项方案,将其列为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培育。近三年累计投入6731 万元支持企业发展,培育出18家龙头企业,其中省级6家、市级10家,形成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

在生产组织上,推行“龙头企业 + 基地 + 合作社 + 农户 + 标准化 + 品牌”的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托管、订单收购等方式联结113个村的集体土地,建立6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实现年产优质谷子1.5万吨。2023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产量2.5万吨,产值突破10亿元,带动5万余农户户均增收超5000 元;2024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持续攀升,成功打造出“中国小米之乡”的产业名片。


03
权威认证的品牌底气

过硬的品质与规范的管理,让沁州黄小米收获了众多权威认可。早在2001年便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10年斩获有机食品认证,2017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19年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2年跻身首批“有机旱作・晋品”省域农业品牌。国际舞台上,它先后荣获印度国际博览会金奖、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世界顶级美味奖,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一国一品”推荐产品。

这些荣誉背后是扎实的营养数据支撑:经权威机构检测,其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含量远超普通小米,富含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及18种氨基酸,黄酮、多酚等功能活性物质含量突出,科学印证了其“药食同源”的价值,为品牌赢得了市场公信力。



二  科技赋能:全链条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是沁州黄小米实现从传统作物向现代产业跨越的核心动力,贯穿于品种培育、种植管理、加工生产及质量追溯等全产业链环节,为产业规模扩张、品质提升与价值升级提供关键支撑。

01
品种培育:攻克优质高产难题

品种是农产品品质的源头,沁州黄小米始终注重通过科技研发优化品种特性。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从20世纪80年代起便开启系统性育种工作,先后培育出“84012”“84017”等优良品系,有效提升了谷子的抗病性与产量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双方进一步攻关,成功研发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沁黄2号”品种。该品种不仅保留了沁州黄小米“蜡质透亮、米油丰富”的核心品质,还能适应不同气候条件,在春旱、低温等不利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产量,最终荣获长治市科学技术奖,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种植,为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品种基础。


02
种植管理:破解生产效率瓶颈

针对沁州黄小米种植过程中的春旱、草害等痛点,山西农业大学谷子所联合相关专家团队为田间管理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专家团队结合当地地形与种植习惯,设计出专用除草耙耱机,既能有效清除田间杂草,又能减少对谷子幼苗的损伤,大幅提升保苗率与种植效率。在核心示范基地应用中,2000余亩试验田通过使用该设备,累计增收谷子5万公斤,每亩增产约25公斤。

此后,该技术逐步辐射推广至9万亩种植区域,直接带动农民增收1800万元,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除草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推动种植环节向机械化、集约化转型。



03
加工升级:拓展产品价值空间

传统小米加工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较低。为打破这一局限,沁州黄龙头企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深加工技术研发,推动产品向多元化、高端化升级。一方面,针对婴幼儿辅食市场,开发出谷之爱婴幼儿营养米粉系列22个单品,通过精准配比营养成分,满足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饮食需求,开创了沁州黄小米在育婴食品领域的新赛道;另一方面,依据中医五行理论,研发五色谷物果蔬粉,采用现代化酶解、喷雾干燥工艺,在保留谷物营养的同时改善口感,契合现代消费者对健康养生食品的需求,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04
质量追溯:构建消费者信任体系

为保障“绿色有机”品质承诺,沁州黄小米引入全程质量追溯技术,为每袋产品赋予专属二维码。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即可清晰查看小米从品种选育、田间种植、采收加工到仓储物流的全流程信息,包括种植基地位置、施肥用药记录、检测报告等关键内容,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透明化溯源。这一技术不仅强化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也倒逼生产环节进一步规范管理,为沁州黄小米的“绿色有机”品牌形象提供了科技背书,有效区别于市场上的普通小米产品。



三  沁州黄发展的多维分析

在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沁州黄小米凭借独特优势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需客观审视其潜在价值、外部机遇与内部短板。

01
未来潜能:亟待释放的产业价值

沁州黄小米虽拥有四百余年皇家贡米历史,蕴含康熙御赐美名、明清贡米制度等丰富文化素材,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多方面不足:一方面是文化价值挖掘不足,目前相关文化素材仅停留在简单宣传层面,尚未深度融入产品设计、营销传播与消费体验中,导致文化IP的商业转化能力较弱;另一方面是细分市场开发不充分,当前产品主要覆盖大众消费市场,针对婴幼儿、老年人、养生人群等细分群体的专属产品较少,像高端婴幼儿辅食、老年营养粥品、功能性代餐等领域仍有较大开发空间,未能充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此外,产业链延伸也存在局限,尽管已涉足深加工领域,但产业链仍以 “种植—加工—销售”为主,对小米副产品(如米糠、谷壳)的综合利用不足,未能开发出米糠油、膳食纤维提取物、生物质能源等衍生产品,产业链整体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升。


02
发展机遇: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利好

当前沁州黄小米发展正面临多重有利机遇:从政策层面看,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国家高度重视特优农业与乡村振兴发展,山西省不仅将沁州黄小米列为省域重点农业品牌,2025年全省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的召开,更进一步明确了对沁州黄产业的扶持方向,为其争取政策资金、科研资源与市场推广支持提供了有利契机;从市场需求来看,健康消费市场快速扩张,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升,“药食同源”“有机天然”的食品需求持续增长,而沁州黄小米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及功能性活性物质,恰好契合现代消费者对健康谷物的需求,有望在健康食品市场中抢占更大份额;从营销渠道而言,数字营销渠道广泛普及,直播电商、社群营销、跨境电商等新型营销模式快速发展,为沁州黄小米突破地域限制、触达全国乃至全球消费者提供了便捷渠道,特别是山西籍文化名人、农业专家等社会知名人士的参与,还可进一步放大品牌影响力,拓宽市场覆盖面。



03
制约因素:阻碍产业升级的关键短板

目前沁州黄小米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短板制约:在品牌保护方面,品牌保护体系不完善,随着沁州黄知名度提升,市场上出现非原产地小米冒充沁州黄销售的现象,地理标志使用不规范、低价竞争等问题频发,严重损害品牌信誉,同时现有溯源技术虽已应用,但在品种鉴别、产地精准定位等方面仍有不足,难以完全杜绝侵权行为;在产业链协同层面,产业链协同程度低,种植端小农户与加工企业的利益联结松散,多为简单的订单收购关系,缺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的长效机制,易因市场价格波动、品质标准分歧引发供需矛盾,此外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数据不互通,存在“信息孤岛”,难以实现“以销定产”的精准运营;从公共服务来看,公共服务支撑薄弱,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缺乏专业的网红培育、电商运营培训、供应链金融等高端服务,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营销能力弱等问题,同时政产学研协同机制不紧密,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效率较低,难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在标准化建设上,标准化建设不健全,尽管已有基础品质标准,但在品种纯度、种植密度、灌溉次数、加工精度等细节上仍未形成统一规范,部分企业与农户存在执行标准不严的情况,导致产品品质不稳定,影响品牌一致性。



四  思考与建议:推动沁州黄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基于沁州黄小米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需从品牌保护、营销创新、服务升级、产业链协同等维度精准施策,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01
强化品牌保护:构建全链条溯源与共治体系

升级地理标志管理,需由政府牵头细化地理标志授权标准,明确沁县核心产区(如特定乡镇)与适宜产区的地理边界,同时建立基于DNA指纹技术的品种数据库,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精准溯源,确保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获取权威产地与品质信息;在此基础上,还需建立联动监管机制,组建“政府监管 + 企业联盟 + 公众监督” 的共治团队,成立专项执法小组,运用大数据监测线上线下市场,对侵权行为从严处置并公开案例,同时推动龙头企业组建品牌联盟,共同制定品质标准与价格自律公约以避免低价恶性竞争,并通过短视频、社区讲座等形式普及真伪鉴别技巧,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02
创新营销模式:文化赋能的沉浸式体验

为提升沁州黄米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需多维度发力:一方面要深挖文化IP价值,提炼康熙御赐、贡米历史、国际获奖等文化素材,联合非遗传承人创作《沁州黄米酿技艺》短视频、《金珠传奇》绘本等文化作品,把“历史传承”“有机旱作”等核心卖点转化为消费者易懂的故事,增强品牌情感共鸣;另一方面要丰富线上线下体验,线上开展“贡米溯源直播季”,邀请农业专家带观众走进核心产区,实时展示种植过程与泉水灌溉场景,同时邀请山西籍文化名人担任“品牌推荐官”,通过直播带货、访谈节目传递品牌温度,线下则在太原、北京等核心城市开设“沁州黄文化体验馆”,设置小米茶道品鉴、手工米糕制作等互动项目,并推出“贡米礼盒 + 体验券” 组合产品;此外,还需精准对接细分市场,针对宝妈群体推广“谷之爱婴幼儿米粉 + 辅食教程” 套餐,为养生人群开发 “五行谷物粉 + 食疗手册” 礼盒,借助社群运营提供定制化服务,提升细分市场渗透率。


03
完善公共服务:搭建全要素赋能平台

为全方位赋能沁州黄米产业发展,需从多维度构建支撑体系:一方面要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整合检验检测、包装设计、法律咨询等基础服务,同时新增网红直播基地、电商运营培训、供应链金融等高端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直播设备租赁、主播孵化指导,并联合银行推出“小米贷”专项信贷产品,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另一方面要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与山西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共建“谷子产业研究院”,聚焦深加工技术攻关与品种改良,同时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对企业研发的高端产品给予补贴,加速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此外,还需搭建数字信息平台,整合种植数据、市场行情、消费趋势等信息,为农户提供“精准种植建议”,为企业推送“热销产品分析”,从而实现“产需精准匹配”,有效减少供需失衡风险。


04
加强产业链协同:构建利益共享生态

为推动沁州黄米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需从利益协同、产业延伸与数据联通三方面发力:一方面要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 + 保底分红 + 股份合作” 模式联结农户,让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企业按产值的 10% 进行二次分红,同时成立利益调解委员会,及时化解价格、品质等纠纷,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另一方面要推动产业链延伸升级,出台“深加工激励政策”,对研发高端产品的企业给予研发费用50%的补贴、税收减免等支持,重点攻关小米肽提取、冻干米饼加工等技术,开发小米饮料、养生代餐、米糠油等新品类,并依托“有机认证”优势,对接跨境电商平台出口“有机小米礼盒”,拓展国际市场;此外,还需打通产业链数据壁垒,搭建产业链信息共享平台,打通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数据,让农户可实时查看企业收购价格与需求,企业可精准掌握基地产量与品质,进而实现“以销定产”,提升产业链运营效率。




五  实践中的思考与感悟

作为一名大学生,这场关于沁州黄的调研,让我对沁州黄产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西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这一指示为沁州黄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沁州黄产业发展中,老作坊里的小米产品展陈,诉说着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产业发展的理念升华;田间地头的小米文化体验,传递着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到追求美好生活品质的跃迁。沁州黄不仅是一种农产品,更是沁县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农民增收致富的 “金色希望”。

此次经历,让我更加明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我深入沁州黄种植基地、加工企业以及文旅融合项目实地调研,深刻感受到产业融合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沁州黄的发展,正是将自然禀赋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了生态效益、文化传承与经济价值的统一。

本次调研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方的鼎力支持。在此,谨向沁县农业局、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提供的资料致以诚挚感谢;特别感谢王军所长提供的资料,特别感谢何云峰老师在调研报告修改过程中的指导,特别感谢张宇航同学在排版制作过程中的帮助。我将继续关注沁州黄产业的发展,为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向所有为沁州黄产业发展默默耕耘的实践者与引路人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作者简介:

山西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公管2301 李晨阳


主编点评

文章从产业背景、自然禀赋、政策支持、科技赋能、品牌建设,到问题分析与发展建议,层层递进,系统性强,体现了作者对沁州黄小米产业发展的全面把握。文中多次引用具体数据(如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农户增收等),增强了论证的可信度,也反映出调研的深入与细致。不仅总结了成就,也指出了文化挖掘不足、产业链协同弱、品牌保护难等问题,并提出了如“DNA溯源”“文化IP开发”“产业链信息平台”等具体建议,具备现实指导意义。

——学生主编:杨斯芸

END

图文来源 | 李晨阳

图文编辑 | 李晨阳 张宇航

技术总监 | 田语欣 张宇航

学生主编 | 常一铭 梁子蒙 杨斯芸

创意策划 | 钱如鑫 李翔 孟令勋

指导教师 | 何云峰 王 军

校对 | 李  翔

审核 | 张志清

签发 | 何云峰



§《 家乡“特”“优”农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


优秀作品集】


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 ①:“柳林碗团”产业发展调研录 2025-08-04

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 ②:历山之麓“醉氧香菇”探秘录  2025-08-04

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设计类 第①期:特优农品推荐官行动LOGO 2025-08-04

4.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设计类 第②期:岚州薯语:土里长出的绿色诗行与金色IP 2025-08-04

5.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①:中阳木耳品牌跨越式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2025-08-04

6.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 ③:东升与他的“醉氧山珍”品牌故事 2025.08.11

7.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 ④:走近“浑源黄芪”:一项“国字号”农业文化遗产的调查 2025.08.11

8.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⑤:翼城风味“圪烙饦”非遗文化探秘录 2025.08.11

9.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短视频①:跟着连翘去“探险”——陵川深山到茶杯 2025.08.11

10.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⑥:浑源:一碗凉粉的乡愁与回味 2025.08.20

1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⑧:万荣三白瓜品牌密码与青春解码 2025.08.21

1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短视频④:中阳“小木耳”蝶变“大产业” 2025.08.26

1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短视频⑤:红泥里藏着的咸香秘方 2025.08.26

14.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⑦:兴县美食“啦叨叨”印象记 2025.08.26

15.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②:从“一朵菊”到“百业兴” 2025.08.26

16.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⑨:走进隰县梨园:玉露香梨的技术与故事——公费农科生的见闻 2025.08.26

17.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⑩:泽州高都镇“豆趣咖啡”的乡村风味体验 2025.08.26

18.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⑪:中国静乐藜麦 四方飘香溢彩 2025.08.26

19.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⑫:甜糯玉米品牌“米小力”长成启示录 2025.08.29

20.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⑬:豆腐丸子里的乡愁与新生 2025.08.29

2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动态:以文博会视角打开农产品品牌新实践 2025.08.29

2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③:“安泽连翘”蝶变“致富金豆豆” 2025.08.29

2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设计类 第③期:右玉羊肉:70年风沙养出的一口鲜 2025.08.31

24.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⑰:绛州:红炉一锅乡愁煮山河  2025.09.02

25.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⑱:小茶叶,大作为:阳泉牛家峪村的“绿叶”振兴路  2025.09.05

26.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⑲:非遗名品:冠山连翘茶 2025.09.10

27.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⑳:杏乡阳高:杏韵酒香品味中成长 2025.09.10

28.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㉑:“忘忧草”成“致富花”:大同黄花产业的蝶变之路 2025.09.10

29.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㉒:翼城隆化小米的品质探秘  2025.09.15

30.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④:特优农业新视角:工业遗址与富硒产业融合探索及建议  2025.09.15

3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㉓:广灵小米“东方亮”品牌成长记  2025.09.17

3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㉕:清徐沾片子 藏在味蕾里的家乡情怀  2025.09.23

3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㉖:夏县西瓜:千年传承的甜蜜产业  2025.09.23

34.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㉗:千年农业文化遗产 稷山板枣探秘  2025.09.23

35.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品牌手记⑭:太行山羊记:从爷爷的羊鞭到地理标志的乡愁答卷 2025.09.24

36.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⑮:长子:一碗炒饼里的千年烟火 2025.09.24

37.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㉟:太谷壶瓶枣:千年“红釉瓶”般的乡土珍果 2025.10.11 

38.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调研手记㉞:地理标志“新绛远志”铸成记 2025.10.11

39.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调研手记㉝:潍坊青萝卜:从地方珍品到富民支柱产业的蝶变之路 2025.10.11

40.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㉜:国家农业文化遗产——阳城桑蚕的文明与价值 2025.10.11

4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㉛:繁峙白水杏:香飘振兴路 2025.10.11

4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⑤:清徐葡萄:从“千年葡乡”到“葡萄强县”的跨越 2025.10.11

4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⑥:“沁州黄”小米创优之路及持续发展建议 2025.10.13


》》相关资讯: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品牌研究会举办农产品品牌大学生推荐官公益行动 2025.08.04

【公益行动】家乡“特”“优”农产品 “大学生推荐官”公益行动(第1季) 2025.07.16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于24小时内删除消息!如需转载本公众号文章,请后台私信,取得授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