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品牌建设 » 品牌资讯 » 正文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调研手记㉝:潍坊青萝卜:从地方珍品到富民支柱产业的蝶变之路

发布日期:2025-10-11  来源:晋农学子智库研习工坊  作者:张皓然  浏览次数:3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家乡“特”“优”农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 品牌调研手记㉝:潍坊青萝卜:从地方珍品到富民支柱产业的蝶变之路原创行胜万言晋农学子智库研习工坊2025年10月07日 23:34山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培育兼具地域特色与市场竞争力的“特”“优”农业品牌,已成为激活农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核心抓手。潍坊青萝卜

家乡“特”“优”农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 品牌调研手记㉝:潍坊青萝卜:从地方珍品到富民支柱产业的蝶变之路

原创 行胜万言 晋农学子智库研习工坊 2025年10月07日 23:34 山东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培育兼具地域特色与市场竞争力的“特”“优”农业品牌,已成为激活农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核心抓手。潍坊青萝卜,这颗承载潍坊300余年农耕记忆的地下仙品,从昔日农家越冬的普通蔬菜,逐步成长为品牌价值超20亿元的富民大产业。它不仅是潍坊人舌尖上的味觉记忆,更成为县域特色农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好、品牌响转型的鲜活样本。本报告基于对潍坊青萝卜产业的深度调研,梳理其文化脉络、发展历程、核心优势与现实梗阻,提出系统升级路径,力图为市县政府打造高辨识度区域农业品牌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潍坊方案”。



一、穿越三百年的“青白”印记


潍坊青萝卜的价值,早已超越普通农产品的范畴,沉淀为融入城市基因的文化符号,在历史渊源、饮食智慧与文人赞誉中,书写着独特的“青白”故事。


(一)历史渊源:从田间作物到地域记忆    


潍坊青萝卜的栽培历史可追溯至300余年前,民间流传的“北宫后北宫前,郭家庄子刘家园”谚语,不仅精准标注了传统优质产区的分布,更成为代代相传的生产经验与文化记忆。在漫长的农耕岁月中,青萝卜从农户自家田埂的越冬储备菜,逐渐与当地民生深度绑定,它见证了潍坊的四季更迭,承载了几代人的乡土情感,成为地域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这种从物质需求到情感寄托的转变,为其后续产业化发展埋下了深厚的文化伏笔。

(二)饮食智慧:从民间俗语到养生哲学    

  潍坊民间流传的“吃萝卜喝茶,气的大夫满地爬”“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等俗语,是劳动人民对青萝卜保健价值的生动总结,不仅反映了潍县萝卜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更折射出当地人的养生哲学和生活智慧。这些口口相传的智慧,与典籍记载相互印证,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萝卜乃蔬中最有益者”,《医疗本草》更明确其“利五脏、消痰止咳、治肺吐血、温中顺气”的功效。从日常佐餐到食疗养生,青萝卜已深度融入潍坊人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独特的萝卜养生文化,为现代健康消费市场提供了天然的文化背书。


(三)文人印记:从寻常蔬菜到精神象征    

      清代著名文人郑板桥在潍县任县令时,留下“东北人参凤阳梨,难及潍县萝卜皮”的诗句,将青萝卜与参、梨等珍品比肩,极大提升了其文化品位。据《泰山大事记》记载,乾隆十一年(1746年),郑板桥向乾隆皇帝进贡潍县萝卜时,还创作《竹枝词》:“青青白白复年年,平平凡凡万千千。不负此生性高洁,留取青白在人间”,以萝卜的“青白”特质喻指高洁品格。文人的笔墨为青萝卜注入了精神内涵,使其完成从物质产品到文化符号的升华,成为潍坊文化名片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二、从“小萝卜”到“大产业”的三级跳


潍坊青萝卜的产业化之路,是与国家农业现代化、品牌强农战略同频共振的过程,历经“民间传承— 产业转型—品牌跃升三个阶段,逐步实现从地方特产到富民支柱的跨越。


(一)民间传承阶段:农家小菜的蛰伏期    

1980年以前,潍坊青萝卜主要作为当地大众化越冬蔬菜种植,农户多在自家田间小面积栽培,管理方式粗放,产品仅满足家庭消费或本地小范围流通,未形成规模化商品生产。尽管此时产业规模有限,但长期的民间种植实践,不仅保留了优质品种基因,更积累了适合本地气候土壤的种植经验,为后续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品种+技术双基础

 

(二)产业转型阶段:地头货到品牌的突破    

随着种植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升级,潍坊青萝卜凭借脆甜口感与独特风味逐步打开市场,开启产业化转型。

品牌起步:199911月,寒亭区率先注册了“潍县牌”萝卜商标,之后又连续开发了多种礼盒包装,单个萝卜价格由5角到1.5元,再到5元左右,潍县萝卜从此进入了精品包装销售阶段;2000年,“潍县萝卜”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品牌认可度初步形成。

品质认证:2004年,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认证,实现从普通种植到绿色标准的跨越;2006年,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正式确立国家认可的特色农产品地位,为产业规范化发展划定品质红线。


(三)品牌跃升阶段:从区域到全国的跨越    

2008年,第一届中国(寒亭)潍县萝卜文化节成功举办,成为青萝卜品牌化的关键节点。文化节已连续举办15届,通过展览展示、产品品鉴、产销对接、项目招引、技术交流、文化宣传等系列活动,多方位展示“潍县萝卜”特色品牌农产品及相关产业,推动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2020年,入选第五批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获省级权威认证;2024年,品牌价值达20亿元,带动固堤西瓜、开轩小米等周边特色农产品同步发展,形成一牌带多品的产业生态。

“潍县萝卜”的销售渠道日趋多元化,从传统的地头销售,到合作社统一收购,再到电商直播和跨区域合作,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寒亭区上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严格品控,使萝卜芯绿如玉、甜脆多汁,赢得了市场认可,电商客户每天订购2800箱萝卜,销往全国各地。同时,潍县萝卜销售渠道从本地农贸市场拓展至全国电商平台、高端商超,产品不仅覆盖国内主要城市及港澳地区,更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实现从地方特产到国际商品的跨越。


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潍坊底气”


潍坊青萝卜能实现从小作物到大产业的蝶变,源于对自然禀赋、科技赋能与政策支撑的深度挖掘,形成生态+科技+政策的三维竞争力。


(一)生态禀赋:得天独厚的生长沃土    

潍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以沙壤土为主,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为青萝卜生长提供了理想条件。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潍坊青萝卜皮绿肉白、脆甜多汁、无辛辣味的核心品质。据检测,其可溶性糖含量达6%-8%,远超普通萝卜3%-4%,有效成分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产区,成为品质取胜的天然基础。潍县萝卜种植面积达5万亩,年产量15万吨,生产重点镇街达7个,重点村50个,萝卜种植专业合作社63家,萝卜种植大户近千家整个潍坊市的潍县萝卜播种面积6.1万亩,较去年增长7.6%。潍县萝卜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集聚效应,产区主要分布在寒亭区和潍城区,寒亭区固堤街道作为核心产区,萝卜种植面积达1.1万亩,年产量超过5000万公斤。


(二)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    

近年来,潍坊通过设施升级+技术创新,推动青萝卜种植从靠天吃饭向精准可控转型。

设施农业突破:种植模式从露天、简易小拱棚,逐步升级为大拱棚、外保温大棚,2024俊青合作社建成温度、湿度全程可控的智能温室,实现产品全程可追溯;智能设施使采收期最晚延长至次年2月,销售周期较传统种植延长3个月,大幅提升市场供应稳定性。

技术效率提升:仲起、俊青等合作社研发机械化播种技术,效率从每人每天不足2亩跃升至一人一机每天50亩,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保证播种均匀度;2007年起为解决萝卜存储难题,俊青合作社租赁了恒温库,尝试冷库储存,推广恒温库储存技术,解决萝卜易腐烂、难储存难题,实现错峰上市、溢价销售。

品种创新迭代:随着潍县萝卜产业的发展,品种选育和标准化生产日益受到重视。寒亭区建立潍县萝卜研发中心、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圃,加大品种选育力度,推出牛奶萝卜、富硒萝卜、冰激凌萝卜等新品种;针对南方市场研发的咔粉萝卜,肉质呈粉紫色、无辛辣味,成功打开杭州等南方消费市场,实现一品多供的市场适配。潍坊市农科院蔬菜所高级农艺师杨晓东建议:“可以围绕潍县萝卜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做文章,完善‘潍县萝卜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潍县萝卜栽培技术规范’,并在种植基地全面组织实施。”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潍县萝卜品质的提升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政策护航:产业发展的强力推手    

山东省、潍坊市及寒亭区三级政府将青萝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重点产业,构建起规划+标准+资金的全方位政策支撑体系。

科学规划引领:制定《潍县萝卜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强龙头、补链条、树品牌发展路径,划定核心产区保护范围,避免无序扩张导致的品质下降。

标准体系构建:先后出台《潍县萝卜标准化生产技术》《潍县萝卜栽培技术规范》《潍县萝卜储存运输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覆盖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确保从田间到餐桌的品质统一。

组织与资金支持:2023年成立潍县青萝卜协会,强化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智能温室建设、加工设备升级、品牌宣传推广;培育中耕农业、俊青合作社等龙头主体,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200余户农户参与规模化种植,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


四、迈向全国萝卜产业标杆的破局之道



     尽管潍坊青萝卜产业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品质管控、品牌保护、加工延伸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一)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品质与品牌双重稀释。品种混杂、种性退化问题突出,部分农户为降低成本种植劣质品种,导致市场上萝卜品质参差不齐;“潍县萝卜”地理标志知名度高,省内多地出现冒牌产品,以低价冲击市场,稀释品牌价值;外地水果萝卜凭借种植难度低、口感甜等特点,分流部分消费群体,加剧市场竞争。

生产与经营小散弱。生产主体以零散农户为主,约30%农户缺乏科技意识与品牌意识,不愿投入优质品种与技术,产品只能低价销售;经营主体分散,产业化水平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议价能力弱;农民科技素质不足,面对市场波动时抗风险能力差,参与产业升级的积极性有限。

加工与流通短板明显。深加工环节薄弱,全市18家萝卜加工企业以腌制为主,产品附加值低,萝卜汁、萝卜脆片、萝卜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不足;流通环节受重量大、易冻坏制约,冬季电商销售需额外增加保温包装,运输成本较普通蔬菜高20%-30%,影响外地市场拓展。


(二)系统升级路径    

固本强基,筑牢品质生命线。依托潍县萝卜研发中心,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开展品种提纯复壮工程,每年向农户提供优质种苗,从源头控制品种质量;设立品种准入制,禁止劣质品种在核心产区种植,确保品质稳定性。由潍县青萝卜协会牵头,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开展标准化种植培训,编写《潍县萝卜种植技术手册》,录制短视频教程在融媒体平台推广;在核心产区建立20个高标准示范基地,配套水肥一体、绿色防控设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品牌护航,擦亮“潍坊萝卜”金字招牌。加强品牌保护,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打假护牌行动,严查冒牌产品;推广地理标志+溯源码体系,消费者扫码可查询种植基地、加工企业、检测报告等信息,实现一品一码、全程可溯,增强市场信任。

创新品牌传播,延续萝卜文化节品牌效应,融入短视频直播、网红打卡等新业态,举办萝卜美食节、萝卜创意大赛,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与文旅部门合作,将青萝卜博物馆、种植基地纳入乡村旅游线路,实现文化+产业+旅游融合传播。文化赋能是品牌年轻化的秘诀,通过卡通IP、认养农业、直播营销等方式摆脱老派农产品的刻板印象,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增强对文化+潮流的精准把握,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本土故事,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延链增值,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开发萝卜脆片、萝卜汁饮料、萝卜酵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利用青萝卜药用价值,与医药企业合作开发保健品、中药饮片,拓展药食同源市场,使产品附加值提升5-8倍。建立省级研究院+市县工作站+基地示范点三级科研网络;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定向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人才,同时引进电商运营、品牌策划等专业人才。

优化流通体系,建设产地预冷中心与智能仓储物流基地,推广预冷 +保温包装+冷链运输模式,降低冬季运输损耗;与京东、顺丰等企业合作,开通萝卜专线物流,压缩运输成本15%-20%,提升外地市场竞争力。

主体赋能,激活产业内生动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对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通过以奖代补鼓励其扩大种植规模、升级设施设备;推广“中耕模式”,由企业统一提供种子、肥料、技术,统一收购产品,保障农户收益,吸引更多零散农户加入规模化种植。中耕农业总经理于伟忠说:中耕农业管理3000多亩土地,2/3都是跟合作社、农户合作,农户不用出一分钱,种子、肥料、技术由我们提供,企业统一收购,让农户一起赚钱,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难题。

提升农民素质,定期开展农民培训课堂,邀请农业专家、电商达人授课,内容涵盖标准化种植、电商直播、市场分析等;组织种植户到先进基地考察学习,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其参与产业升级的主动性与能力。


五、家乡特优品牌的青春推荐与省悟


作为一名来自山东的山西农业大学学子,调研潍坊青萝卜产业的过程,使我体会到把报告写在田间地头的意义。从寒亭区固堤街道的智能温室,到潍县萝卜博物馆的文化展区;从与种植户交流老品种改良的困惑,到见证电商直播带动萝卜销量翻倍,我真切感受到小萝卜背后的大产业,也深刻理解了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时代意义。潍坊青萝卜从农家小菜到富民支柱,离不开政策的春风、科技的雨露,更离不开一代代农人守正创新的坚守。这让我明白,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或许是帮种植户优化种植技术,或许是为品牌设计年轻化营销方案,或许是推动深加工产品研发,每一份微小的努力,都能为产业发展添砖加瓦。未来,我将继续深耕农业领域,以潍坊青萝卜产业为样本,探索更多县域特色农产品的升级路径;也愿以青春之力,带动更多同学关注乡村、服务乡村,让更多土味特产变成网红精品,让更多农民在产业发展中收获幸福感。

本次调研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方的鼎力支持。在此,谨向潍坊市农业局、寒亭区潍县青萝卜协会提供的资料与指导致以诚挚感谢;向俊青合作社、中耕农业等主体的热情接待表示敬意;特别感谢山西农业大学家乡“特”“优”农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给我提供平台用于宣传家乡的青萝卜与提高自我的机会。特别感谢姚晓萍老师从调研框架设计到报告撰写的全程指导,让我在实践中收获成长;特别感谢何云峰老师在报告修改的指导;特别感谢张志清老师在报告排版的指导;感谢田语欣学姐在报告制作方面的帮助。愿潍坊青萝卜的“青白”之香飘向更远,愿更多县域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绽放光彩!


作者简介:山西农业大学 农业经济与管理学院 国贸2502班 张皓然


主编点评

      文章从文化根脉、发展历程、核心优势、现实问题到升级路径,层层递进,全面展现了潍坊青萝卜从“地方特产”到“富民产业”的转型路径。报告中穿插了大量具体数据(如品牌价值20亿元、种植面积6.1万亩等)和典型案例(如俊青合作社、中耕农业模式),增强了说服力和可读性。 不仅总结成绩,也直面“品质稀释、品牌冒用、加工薄弱”等现实问题,并提出“固本强基、品牌焕新、延链增值、主体赋能”等具体升级路径,具有较强的政策参考价值。

——学生主编:杨斯芸

END

图文来源 | 张皓然

图文编辑 丨 张皓然

技术总监 | 张宇航 田语欣 

学生主编 | 常一铭 梁子蒙 杨斯芸

创意策划 丨 钱如鑫 李翔 孟令勋

校对 丨 常一铭

指导老师 丨 姚晓萍 张志清 何云峰

审核 | 张志清

签发 | 何云峰



§《 家乡“特”“优”农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


优秀作品集】


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 ①:“柳林碗团”产业发展调研录 2025-08-04

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 ②:历山之麓“醉氧香菇”探秘录  2025-08-04

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设计类 第①期:特优农品推荐官行动LOGO 2025-08-04

4.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设计类 第②期:岚州薯语:土里长出的绿色诗行与金色IP 2025-08-04

5.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①:中阳木耳品牌跨越式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2025-08-04

6.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 ③:东升与他的“醉氧山珍”品牌故事 2025.08.11

7.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 ④:走近“浑源黄芪”:一项“国字号”农业文化遗产的调查 2025.08.11

8.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⑤:翼城风味“圪烙饦”非遗文化探秘录 2025.08.11

9.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短视频①:跟着连翘去“探险”——陵川深山到茶杯 2025.08.11

10.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⑥:浑源:一碗凉粉的乡愁与回味 2025.08.20

1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⑧:万荣三白瓜品牌密码与青春解码 2025.08.21

1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短视频④:中阳“小木耳”蝶变“大产业” 2025.08.26

1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短视频⑤:红泥里藏着的咸香秘方 2025.08.26

14.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⑦:兴县美食“啦叨叨”印象记 2025.08.26

15.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②:从“一朵菊”到“百业兴” 2025.08.26

16.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⑨:走进隰县梨园:玉露香梨的技术与故事——公费农科生的见闻 2025.08.26

17.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⑩:泽州高都镇“豆趣咖啡”的乡村风味体验 2025.08.26

18.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⑪:中国静乐藜麦 四方飘香溢彩 2025.08.26

19.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⑫:甜糯玉米品牌“米小力”长成启示录 2025.08.29

20.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⑬:豆腐丸子里的乡愁与新生 2025.08.29

2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动态:以文博会视角打开农产品品牌新实践 2025.08.29

2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③:“安泽连翘”蝶变“致富金豆豆” 2025.08.29

2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设计类 第③期:右玉羊肉:70年风沙养出的一口鲜 2025.08.31

24.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⑰:绛州:红炉一锅乡愁煮山河  2025.09.02

25.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⑱:小茶叶,大作为:阳泉牛家峪村的“绿叶”振兴路  2025.09.05

26.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⑲:非遗名品:冠山连翘茶 2025.09.10

27.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⑳:杏乡阳高:杏韵酒香品味中成长 2025.09.10

28.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㉑:“忘忧草”成“致富花”:大同黄花产业的蝶变之路 2025.09.10

29.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㉒:翼城隆化小米的品质探秘  2025.09.15

30.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④:特优农业新视角:工业遗址与富硒产业融合探索及建议  2025.09.15

3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㉓:广灵小米“东方亮”品牌成长记  2025.09.17

3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㉕:清徐沾片子 藏在味蕾里的家乡情怀  2025.09.23

3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㉖:夏县西瓜:千年传承的甜蜜产业  2025.09.23

34.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㉗:千年农业文化遗产 稷山板枣探秘  2025.09.23

35.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品牌手记⑭:太行山羊记:从爷爷的羊鞭到地理标志的乡愁答卷 2025.09.24

36.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⑮:长子:一碗炒饼里的千年烟火 2025.09.24

37.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㉟:太谷壶瓶枣:千年“红釉瓶”般的乡土珍果 2025.10.11 

38.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调研手记㉞:地理标志“新绛远志”铸成记 2025.10.11

39.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调研手记㉝:潍坊青萝卜:从地方珍品到富民支柱产业的蝶变之路 2025.10.11

40.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㉜:国家农业文化遗产——阳城桑蚕的文明与价值 2025.10.11

4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㉛:繁峙白水杏:香飘振兴路 2025.10.11

4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⑤:清徐葡萄:从“千年葡乡”到“葡萄强县”的跨越 2025.10.11


》》相关资讯: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品牌研究会举办农产品品牌大学生推荐官公益行动 2025.08.04

【公益行动】家乡“特”“优”农产品 “大学生推荐官”公益行动(第1季) 2025.07.16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于24小时内删除消息!如需转载本公众号文章,请后台私信,取得授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